设置

关灯

第91节

第(2/3)节
应该干的。”

    傍晚天空打起闪,轰隆隆的雷声紧随其后,不多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赵骁在后院冲洗了两遍才敢进屋,身上还是有股挥之不去的臭味。

    宋玉竹拿来布巾帮他擦头发。

    “尸体处理的怎么样了?”

    赵骁道:“县里和周边的民舍都清理出来,烧干净了。”

    “那就好。”

    “对了,我今日在城中搜罗尸体时,找到一个男孩,才四五岁大,家里人都死绝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宋玉竹道:“你把他想养在身边?”

    赵骁笑着摇头:“我哪会养孩子,给老郑了,他一直没娶亲想收养个儿子养老。”

    宋玉竹靠在他身上,两人听着外面的雨声,难得有这么宁静的时候。

    疫情暂时控算制住了,不过还不能掉以轻心,雨季来临霍乱随时可能反扑。

    宋玉竹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上京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处理。

    他将白宁暂时留在此处,让他注意这里的疫病,早发现早预防,防止再次泛滥。

    两日后宋玉竹一行人离开永宁县,昌顺县和白安县的疫情也控制住,宋玉竹一行人准备回上京了。

    不少病愈的百姓自发走出屋子出门相送。

    那个病愈的老伯追着车相送,大喊着:“宋郎中,俺给您立长生牌!”

    宋玉竹掀开车帘,笑着朝他招了招手:“回去吧,大家别送了。”

    等马车看不见后,百姓才停下脚步,太医苑的白宁走到老伯身边道:“你可知刚刚叫的宋郎中是谁?”

    “老朽不知。”

    “那是咱们当今皇上。”

    “啊?!”百姓们都傻了,没想到这些日子竟然是皇上亲自跟他们瞧的病?!

    任青山被罢了官,犯了这么大的错,皇上能饶他一命实属仁慈。他感恩戴德的叩谢了皇上,携着一家老小回江南老家去了。

    归京的途中,宋玉竹特地走了新修的官道,水泥路面被雨水冲刷后干净的像一块大石板,马车走上去丝毫没有颠簸的感觉。

    不过路还没修完,目前只修到了平顺,还得再等两年才能修到上京。

    宋玉竹靠在马车上打开地图看了看,永宁县的街上已经有开门做生意的。

    打烧饼摊子,卖米面的铺子,以及茶楼和饭馆都陆陆续续开始营业。

    永宁县原本有人口三万余人,这次疫病过后剩下不足一万人。

    不过有人就有希望,百姓就像是野地里的小草,虽然不起眼却也是最顽强的,相信不久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第87章税收

    疫病控制住后,也给宋玉竹提了个醒。这个时代的医疗设施落后,根本没有医院一说,生病只能靠当地的郎中医治。一旦发生大型的疫病,就如同永宁县一般,死伤惨烈。

    郎中的水平也不同,没经历过系统学习,这些人大部分是是凭借个人经验给人瞧病。误判症状的事时有发生,所以患者的一半是依靠自己的运气,一般是靠郎中的本事。运气碰上一个靠谱的郎中,兴许一副药医到病除;运气不好的,一个普通的伤寒都能要了命。

    而且医术好的郎中大多都集中在州府县城,供有钱人驱使,贫民百姓若是病了,只能依靠当地的赤脚郎中,病了放放血,吃点灶膛土或者上山采点药兑付着。这也是古人平均寿命低的原因之一。

    宋玉竹想在每个州府建立,后世那种大型的综合医院,乡镇建立小型卫生所,确保百姓能治疗普通的疾病。

    然而这件事说说容易,可真正实施起来却非常难。

    医院不比抚幼堂,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手不够用。一个经验老道的郎中,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摸索,才能掌握中医的基本方法。

    太医苑就那么些人,不可能全都分派出去,地方精通医术的郎中们,自己就有医馆行医治病,再请到医院里坐诊,拆了东墙补西墙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