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第(2/3)节
是六品的军器监,也隶属于工部,所以他跟杂造局的人都很熟。
那天他把自己搜罗来的新奇物件送过去时,顺手也把这袋子石头放了上去,然后就忘了这回事。
没想到过了几日,宫里突然派出人找自己,把他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忌讳。
心惊胆战的跟着内侍进了皇宫,趴在地上手心都出了汗,等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旁边有宫人道:“陛下,就是此人献的奇石。”
何昌永愣了半晌才想奇石是什么,没想到那一袋石头居然入了皇上的眼,激动的他心砰砰直跳。
宋玉竹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何昌永,是兵器司何工事的儿子。”
“石头从哪弄来的?”
何昌永把自己从两个农民手中得到奇石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给皇上。
“奇石是那对父子发现的,草民只不过举手之劳,帮忙呈了上去。”
“那你知道送石头的那对父子现在在哪吗?”
何昌永摇了摇头道:“草民虽然不知,不过那对父子应当没出城,那日听闻他们二人身上已经没了盘缠,现在应当留在城中做工赚钱。”
宋玉竹听完颇为欣赏此人,幸好当时他把石头送上来了,否则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东西。
又问了几句话,见这何昌永虽然年轻,但说起话来口齿伶俐,脑子也很活泛,是个个可用之才,让人记下名字,准备调进工部任职。
然后派人去寻找从鲁州来的父子二人。
送石头的那对父子因为没有回城的盘缠,在城中找了个卖苦力的活计。
从早忙到晚,每人一天能赚三十文钱,爷俩忙活几个月才能赚够回家的盘缠。
休息时儿子埋怨父亲:“当初咱们就该收了那公子的银子,两人这会已经往回走了。”
老汉道:“几块石头就要人十两银子,这钱我拿着不安心。”
“可这是咱们走了这么远的路送来的,怎么就不值十两银子了。”
老汉一摆手道:“说这些已经晚了,好好干活,攒够了银子再回家!”
没想到第二天干着活的时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上了他们,询问二人是否从鲁州来的。
老汉和儿子连忙点头:“是的,是的。”
“你们来上京干什么来了?”
老汉战战兢兢道:“我们是来给皇上献奇石的。”
官差笑道:“那没错了,你们送的石头得了皇上的眼,以后要过好日子了!”
老汉心跳如雷,不可置信的问:“官爷,您说的是真的吗?”
“那还有假?快随我入宫受封吧!”
父子俩欣喜若狂,没想到那个富贵公子真帮他们把石头献了上去!
皇上不光赏了他们千两银子,还派人护送二人返乡。
顺便让当地府衙开办水泥厂,雇佣百姓开采山中的岩石,烧制水泥售卖到全国各地,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一经问世,很快就受到了百姓喜爱。
其他地方陆续也发现了水泥石,很快便在全国各地风靡起来,水泥砖房也纷纷拔地而起。
以前建房都用黄泥,好一点的会掺上石灰。这种屋子遇上大雨天很容易塌,换成水泥后不光美观,而且非常结实!
宋玉竹决定,把官道全都修成两丈宽的水泥路。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且长久的工程,不过修好了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
官道向北修到通州,向南修到苏州城外,向东修至东州,向西跨越半数疆土一直延续到西州,贯穿整个大启朝的东西南北。
此路延绵万里,被后世的人称为“开创之路”,上千年年后依旧保留着遗址。
史书上对这条官道褒贬不一,有人觉得长治帝是暴君,这么长的水泥路全部由人力一点点的修出来的,不知道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当然更多的是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