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1节

第(2/3)节
下事。”温润的话,让许老太爷觉得开了眼界了。

    儿子跟好友的信件,也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事。

    他也不多问,能知道儿子挺好的就行了。

    温润觉得许攸有点话痨,估计一个人在京都,有些寂寞吧。

    看得出来,许攸在京都的日子,过得还行,就是还没混入比较有名的圈子,依然在外徘徊。

    温润也没多想,今年的拜年早一些,这会儿走礼的不少,不过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纷争,温润尽量避开那些无聊的纠缠。

    今年的灯会依然绚丽多彩,不过书院里头没搞什么鳌山灯,也支撑不起来,更没人来挑衅温润这个雅士的才华。

    倒是让温润松了口气,过了正月二十,他带着孩子们回了家。

    莲花坳还是老样子,等到过了二月二,龙抬头。

    吃过了猪肉头,温润让人收拾了一下,又带着五个孩子,来了县城,住在了老许家,然后先去拜访了一下吴山长。

    本朝取士,沿袭前朝故例,考的不只是文章,还有相貌,也要算在内!

    所谓“牧民者必有官相,无官相则无官威”。

    因此在取士时,有一个附加条件,其实也是必然条件,就是要相貌端正,六宫齐全。

    譬若面形,第一等的是“国”字脸、“甲”字脸,“申”字脸;次等的也要“田”字脸、“由”字脸。官帽一戴,便有官相。

    倘若父母不仁,生下一张“乃”字脸,文章再锦绣,必然落榜。

    其次就是体型,务必要修长有型,或者健壮一些。

    总不能挺胸腆肚的弄个大胖子上来,那是不行滴。

    当然,你当了官之后,再胖的话,人家会说你有威严。

    但如果太胖的话,也不行!

    太瘦更不行,总不能竹竿似的吧?

    搞得朝廷好像没给官员吃饭似的。

    第212章县试

    所谓牧民者必有官相,无官相则无官威。

    生得有没有官相,也是当时对男子的唯一审美标准。

    这种选择,从最开始的童生试就开始了!

    样貌和品行,缺一不可。

    所以在考试之前,温润让陈强家的将五个孩子收拾了一通,穿着统一的广袖长衫,千层底的布鞋。

    一个个干干净净的拎着竹编的考蓝。

    里头的东西,都是经过精心测量,绝对不会出现问题的文房四宝。

    吴山长亲自检查了一下:“挺好,挺好,不错呀。”

    “您看好就行。”温润笑着,眼神自豪。

    四五年的时间,他可是培养了一群孩子,现在最拔尖的五个,就要考秀才了。

    这考秀才的第一个考场,就是院试。

    在本县的书院里考试,就叫“院试”!

    且在这里考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熟悉环境。

    书院的学生沾点便宜,山长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

    “留下来吧,在书院住几日,一起读读书,等到考试的日子,他们一起考。”吴山长道:“你那竹林居,还给你留着呢。”

    温润在书院里,有单独的一个竹林居,紧挨着竹林小筑。

    那里年年更新一下,反正竹子花钱少,不管学政大人什么时候来,都能入住。

    “好。”温润听从指挥。

    “如果考的名次不理想,可以选择一下科考。”吴山长道:“你看呢?”

    科考是乡试的预选考试,一般从四月到五月,由一省提学官分别赴各府学中,集结学宫中的在籍生员,进行考试。

    成绩分三等,其一二等及三等前十名,共一百名考生准应乡试。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另外两次考试举得乡试资格,一次叫”录科”,另一次叫”录遗”。

    所谓录科,即科考落榜者;因故未参加科考者;以及籍贯是他处的监生、荫生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