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5节

第(2/3)节
,连个送行的都没有,就被巡按大人给带走了,全家都走了,包括毛师爷在内。

    因为毛师爷是县令大人聘来给他当助手的师爷。

    还有其它的师爷们,也都跟着一起离开了,据说县令大人到任的时候,那是轰轰烈烈啊,县中乡绅大户们,都是摆了几天酒席的,而上一任县令大人离任的时候,也是热热闹闹。

    因为上一任县令大人,在本地当了二十年县令,是退休回老家去的,二十年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不管怎么说,人家来的时候也很轰动,走的时候热闹。

    甚至要有点依依不舍,毕竟据说那一任县令是个老好人。

    这位虽然不是什么老好人,可也算是个好的官员吧,哪怕他有个不争气的小舅子,可对不起的只有温润一个人,还给隐瞒了下来,但是对整个县的百姓们来说,只要不是刮地三尺,敲骨吸髓的贪官,都是好人。

    结果这位走的,不仅快,还很安静,简直是悄无声息啊!

    温润想了想,就乐了:“走了也好,免得以后找我麻烦。”

    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挣。

    温润这功名,虽然是自己的,可终究是有那么一段经历,万一这事儿平静了几年,县令大人再给他来个秋收算账,他也怕啊!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真要动了心眼子报复他,温润自己觉得应该能应付,但也肯定消耗他的精力,何况他这也是拖家带口。

    县令换人了,也挺好。

    “不会,大人们都心胸宽广。”吴山长一直以为,报喜的没上门,是因为温润换了户籍和地址。

    这种事情虽然很少发生,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差役,也是“役”,对于吴山长来说,都是一样的,看不上眼的人。

    觉得他们蠢笨,无知,又小人行径。

    根本没多想,这内里可能有别的原因。

    “您老说的是。”温润不打算多说,但是听吴山长这意思,县令大人不是被罢官免职,就是降级处理了,不管怎么看,以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这辈子八成都回不到永宁县了。

    不是八成,九成九的可能!

    古代连出个远门都诸多不便,何况是在职的官员了,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定,官员不能在官员出身的户籍本地为官,也就是家乡当官,要在异地为官。

    这种制度,就是“回避制度”。

    古代不像现代,这个时候宗族啊,乡情啊,都非常的浓郁,因为他们几乎世世代代都在一个地方居住,所以朝廷在任用官员时,为防止徇私舞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措施。

    要求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诉讼回避等等。

    说法很多,并非是你给钱买个官儿,就完事了的,买官还大有讲究呢。

    何况是真的手握实权的官员了。

    “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据说要过了正月才能上任,但是府城驿馆那边来了消息,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要在府城举办一个文会,要各个县去几个人凑个热闹,我们这里就想着,举办个年会,看看谁去合适?”吴山长摸着胡子,悠然神往的道:“文会也就府城那边热闹一些,咱们这里是举办不上的,每年也就趁着过年的时候,凑在一起过个年会。”

    文会起码要有文人雅士参与,文人有,但是永宁县是真的没有雅士。

    勉强吃饱肚子的平民百姓们,哪儿有时间去“雅”啊?

    县城就那么几家大户,还有各个村子里的几个富户,就没别人了。

    文人好培养,雅士就难了。

    所以吴山长才会羡慕府城的人,可以举办文会。

    但凡是上了岁数的读书人,知道自己进益无望,多半会羡慕那些闲云野鹤一般的名人雅士。

    可惜的是,吴山长也不是什么名人雅士。

    最多算是一个山长,他还是县城里的“教谕”呢。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