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7节

第(2/3)节
 傅杭直视他。

    他这么不计前嫌,邓海信碰刘兴学的手,催促:“这是好事儿,你快答应啊。”

    庄兰、苏丽梅也都劝说:“对啊,刘知青,咱们不都想利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村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

    刘兴学还有些放不下面子。

    这时,傅杭不紧不慢地扔出一个巨大的诱惑:“参与建造土窑,可以不用上工,而且照常给工分。”

    整个屋子一静,林海洋直接倒吸一口气:“你怎么没告诉我?”

    邓海信、苏丽梅、方静眼睛都酸红了。

    刘兴学“咕咚”咽了口口水,生怕被抢走,一口答应:“我愿意!”

    “先别急着答应。”傅杭偷换概念,“赵主任有任务要求,今年冬天,如果我们能够建成土窑,并且烧出一百平方房子的砖瓦,工分才会兑现。”

    傅杭和林海洋都敢干,刘兴学还能在他们面前露怯?

    “我没问题。”

    方静坐不住了,“傅知青,为什么不能公平竞争?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青年,不能厚此薄彼吧?”

    厚此薄彼?

    厚谁薄谁?

    其他人看向傅杭和刘兴学,在此之前,他们还几乎不说话……

    庄兰、苏丽梅和邓海信又看向林海洋,林海洋也指向自己:“?”

    方静垂眼,身体仍然朝向傅杭,等一个回复。

    傅杭缓声道:“女知青不是有扫盲的任务?而且,入冬后农闲,不做工。”

    方静一瞬懊恼地咬唇。

    庄兰、苏丽梅、邓海信:“……”

    心情七上八下,五味杂陈。

    而林海洋、刘兴学:“??!”

    好像有啥不太对劲儿……

    第83章

    这个年代,相对风清气正,大多数人思想比较“单纯”,用余秀兰同志常常骂人的话说,就是“死脑筋”。

    傅杭几乎轻而易举地达成了目的——让刘兴学成为他另一个助手。

    这意味着傅杭顺便也解决了邓海信,只要他在后续工作中处理得当,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不会再升级成风险。

    至于怎么让人心甘情愿地干活儿,赵柯已经给出一个效果不错的模板:明确要求和标准,展望前景和未来,然后大胆放手,做好后盾,不偏不倚,适时鼓励,不揽功劳。

    庄兰和苏丽梅对土窑没有多大兴趣,方静根本不想多干活,于是三个女知青就回了她们的屋子。

    傅杭和林海洋、刘兴学继续讨论土窑的初步计划。

    刘兴学想表现,傅杭就让他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直接署他的名。

    “赵主任虽然没有提更多要求,但大队肯定要规划建设村子,从土窑的前期试验到选址,也是规划的一项,我们想她所想,急她所急,最好也出一份全村规划交上去作为参考,刘知青辛苦点儿,一并负责,可以吗?”

    一个村子按照他的规划建设,这是多么振奋的事情!

    刘兴学眼睛放光,毫不犹豫地应下。

    邓海信不想成为落单的人,傅杭就让他暂时作为编外人员参观学习,等到土窑进入下一阶段之后,需要人手,他再跟大队申请工分。

    “邓知青如果愿意,也可以帮刘知青做一些辅助工作,到下一阶段时就能直接进入状态。”

    邓海信表现得很乐意,很积极。

    整个讨论过程,傅杭都言辞清晰有条理,语气冷静,紧扣主题,没有一句废话。

    其他人不由自主地专注听他说话,接受他的安排。

    天黑下来,傅杭和林海洋道别离开。

    一出知青点的院子,林海洋便冲傅杭竖起大拇指:“你今天这事儿办得,真像样儿!”

    傅杭微微抬头望着半空中的钩月,那她得多厉害啊……

    第二天,傅杭告诉赵柯助手的人选。

    赵柯听到刘兴学的名字,眼里闪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