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第(2/4)节
朝应该都未结束。
有姑娘自?丰乐楼中出来,往汴河中倒了一盆被铅粉和胭脂染污的水,凛冬尚未结束,但这几日?天暖,汴河薄冰化去,正是水流湍急的时候。
然而在这急促的水流当中,她还?是听见了远方夹杂在风中的遥远鼓声。
咚,咚,咚。
她打了个激灵,直身?远眺,只恨天色朦胧,还什么都看不清楚,可沿河上下,已有不少人被这鼓声惊醒,叽叽喳喳地聚集起来。
竟有人敲了登闻鼓?
胤初,鼓分设于明光门前、刑部正堂和御街尽处,以?分使朝臣、百姓伸冤所用,随着法典更迭,胤律对于击鼓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及德帝年间,已形成刑部开堂-御街击鼓-三堂分审的不成文规矩,借由登闻鼓伸冤的平民百姓越来越少,却有不少人因违逆击鼓条例被罚庭杖。
削花变法之后,击鼓的要求虽然仍旧严苛,但形同虚设,刑部的堂鼓被撤,御街尽处设了登闻鼓院,在明帝年间,百姓甚至连丢失财务、打架斗殴之类的小事,都敢叩鼓鸣冤。
风气延续了许多年,直至外事吃紧,击鼓之人才逐渐少了起来。刺棠案后,少帝摄政,朝堂不稳,真要算起来,这鼓竟是许多年都没有响过了。
此?时有人敢击鼓,那必定是欲上达天听的大事急事。
想?到此?处之后,众人奔走?相告,一时之间,御街竟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鼓院台阶有雪,只留了一串女子的鞋印。
众人这才看清,击鼓之人是个女子。
这女子虽然清瘦,抡鼓声却十分之重,鼓院外许久不设守卫,在她敲了有一炷香的功夫之后,才有侍卫带着两名御史服色的官员急急赶来。
有一位御史先开口道:“鼓前何人,因何事击鼓?你可知晓,倘若不是重案要案,面见天子之前?,刑部和御史台便要先治一个扰民之罪。”
另一位御史拽了拽他的衣袖,小声急道:“陛下不是说先不必问这人来处,将人带到朝上再说么,小裴大人这是……”
那女子不卑不亢地转过身来,面朝着门前?,缓缓跪了下来,她从袖口处取了一封状纸,深吸了一口气,声音虽不大,但正好能使围观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民女邱氏,先御史中丞邱放之女,于天狩三年同南方士子刘拂梁有亲,后受刺棠案牵连,举家被斩,因为?女眷,侥幸落入外州教坊,逃脱一命。今民女有证,刺棠案中刘、左、杨三人行刺,实属构陷,请面见天子,重审此案!”
第87章银河倒泻(六)
此言一出,不等随行侍卫有何反应,鼓院前聚集的民众登时大惊,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刺棠案祸首不是早已伏诛了么,怎么如今……”
“赵兄,我赶考时才赴汴都,虽有所听?闻,但?了解不多,不知当年是何情形?”
“说?不得,说?不得,那般大案,牵连甚广,汴都当年风声鹤唳,最后才查出五王谋反。闹市口斩首便足足斩了半个月之久,听?闻那段时日,连汴河水都是红的。”
“承明皇太子颇受爱戴,自然是该严查的。”
“既已这样定论,杀了这么多的人,朝廷怎会有错?况且今上仁爱,又?与先太子感情?甚笃,若非证据确凿,也杀不得那么多人。”
“此言差矣,刘兄便没有听?过前些日子的《假龙吟》么?皇家子弟,哪有心?思单纯的人?”
说?到?这里人群便更加骚动,开口的几人不免压低了声音。
“今上尚未亲政时不过少年,如今甫一上位,先斩太师,后囚皇后,谁不私下感叹一句手段了得?至于杀蝉碎玉之事,虽十分微渺,但?多少能看出些心?性,要我说?……”
“‘莲花去国一千年’哪,若今上当真与先太子情?真,又?是谁造了金铜之案?这些事情?当初不觉得如何,可与今日相?论,倒值得思索一番。”
在嘈杂的议论声中,邱雪雨缓缓地站起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