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第(4/5)节
上了楼。
大理石的楼梯发出牛筋底噔噔轻快节奏,他走到四楼彻底安静了下来,进了最里间办公室,上面挂着“理事何梓明先生”雅致的门牌。何梓明匆匆走到黑胡桃木的办公桌前,拿起了那封躺在匣子里的信。
看了一眼封面的字迹,他眼中灼热的光暗了下来,意兴阑珊的靠坐在沙发椅上,端起了桌上还冒着热气的黑咖啡,抿了两口,又捡起了这封厚厚的家书,拆开来快速的上下扫了一遍,没有他想看到内容。
字是何府的账房先生写的,内容是冯淑琴家长里短的讲何远山和家里的事情,说何远山对他出任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的理事一职非常高兴,冯淑琴感到脸上有光,后面更是劝告儿子要好好努力争气,出人头地芸芸。最后说让他回家过年。
信里还夹着一张前几个月《申报》的头条报道《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有限公司今日开幕》,并以整版记录了这家交易所的高层和多达120位的经纪人,报道里面含了一张交易所开业高层合影,里面就有何梓明的身影。报纸反面登载着丝绸、纸业、金洋、煤业等行业的十多家交易所正在筹备的消息。
何梓明轻嘲的勾了勾嘴角,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了这么早之前的报纸。这一年多来他没有跟家里说过自己在上海的所作所为,冯淑琴有时候打电话来追问,他也以公事繁忙之名不太接听,何家都是从祁家和别的途径才知道大少爷在上海的事迹。
因为他想念的人从来没有音信,他找人打电话去何府找六姨太,但是六姨太从来不接电话,他托人写信给六姨太,也没有接到过回信。
一年多过去了,他渐渐的怀疑之前有过的蚀骨的温存和转瞬即逝的甜蜜是否真实发生过,是否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添加了过多缱绻幻想,事实上只是她一时冲动的留念,随即又恢复了对自己一如既往的冷漠。
这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他勾起话筒,里面传来傅先生的副手老徐急切的声音。
“何大少,轮运码头我们厂新到的一船进口棉纱卸货的时候被一群流氓捣乱打砸,工人被打伤了,货也运不出来。”
“知道是哪里来的流氓吗?”何梓明压低了冷眉,沉声问道。
“听里面的情况应该是青帮张老板手下的。”
“知道了,我会处理的。”何梓明从信匣子里翻出一张昨天送来的请柬,邀约何梓明去庆华楼赴宴,落款是韩小林,他是青帮张老板手下的二号人物。
何梓明想了想,给傅先生去了一个电话,问他有没有收到韩小林的请柬。
傅先生沉吟:“是收到了,我没有回复,之前跟张老板井水不犯河水,不知道怎么突然生事了。”
“听说张老板最近看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股价飞涨,很是眼红,也许是急着来抢一杯羹。”何梓明笃定的说,“明天我会去赴宴,看看张老板的胃口。”
“好,你办事我最是放心,不过他们不像我们正经做生意的什么都有个尺度,黑道猖狂惯了,怕是要得寸进尺。”
“傅先生放心,我会小心的。”何梓明挂了电话,掏出一支卷烟点上,静静的思忖起来。
这一年多来傅先生投资的华东纺织厂已经成为了上海第三大厂,新工厂的开立到初成规模,迅速盈利,何梓明功不可没,作为主管人把工厂的方方面面打理的有条不紊,显示出了超群的管理手段和应变能力。傅先生对他非常满意,何梓明要了百分之十五的干股,外加投资十万块拿到百分之五的股份,作为工厂的小股东持续经营。
即使是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实业赚钱也是急不来,但半年前开设成立的华商纱布交易所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之前成立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经营状况较好,分红丰厚,在股票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从而诸多行业都蠢蠢欲动成立自己的行业交易所。按照北京农商管理局的规定每个行业最多只能成立一个交易所,棉纺纱布业是最大的实业之一,自然人人都想吃这块蛋糕。
第(4/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