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9节

第(3/4)节
他们报了案,官府也要查找真凶,二是科举在即,这些人平时总爱聚个会品个诗,拽个文的,聚会就是这些八卦消息的重要传播场所,赵家发生的事已经压过甘州以及幽州的战事荣登大兴热搜榜榜首,可以说是风头正劲。

    大理寺查了些日子什么线索也查不到,被好多人暗地里骂无能,皇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压一压热搜,直接让儿子们择日迁府了,与大家的预期相反,皇上连个县王都没赏,很明显是想让几个儿子立了功再给爵位。

    五皇子是第一个响应最高领导人号召的,皇上的口谕刚下,他当日就急急忙忙的让人收拾行礼,第二日便搬进了五皇子府里。

    叶寒瑜和顾婉宁拿了不少的礼物去贺两人乔迁之喜,这次两人还把家中的侍妾全都带上了,反正也没有别的客人,就他们两家,倒是着着实实的热闹了一天。

    二皇子见老五都搬了,他也紧跟着搬了出来,说实话,住在宫中真是多有不便,他也早就盼着搬出宫了。

    最后一个迁府的就成了三皇子妃,原本她还想着迁府时一定要好好热闹一番,如今也打消了当初的念头,娘家事事不顺,三皇子长驻护国寺,她又长了一脸见不得人的痘,有什么好热闹的。

    于是,几位皇子迁府的事就这么安安静静的结束了。

    时间进入八月后日子就过得特别快,因为眨眼就到了秋闱的日子。

    秋闱是很严格的,除了验明正身,还要检查身上有无携带任何带字的纸张,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整个秋闱的过程要经过三场考试,共计九日七夜,时间就是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但是考生们都是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也就是初八,十一,十四进场。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

    第二场考的比较驳杂,法令、算术、书法、文才等等全都有所涉猎。

    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

    科考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顾婉宁送亲哥进入考场的时候,许老汉的儿子许泊清也进了考场,相比顾明熙的无压力入场,许泊清可就压力大多了,他们家得了郡王爷的庇护,虽然在庄子上过得不错,可时刻都要防备着会被武成侯的人找到怕会被报复,平时连城都不敢进,缺东少西都是托人捎回来,生怕会被熟识的人撞见走漏了消息。

    第372章抓到

    这样偷偷摸摸的日子没有人想过的,谁都想堂堂正正的做人。

    许泊清知道如果这次落榜,他就要再等三年,三年啊,一个人又能有多少个三年?

    所以,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发愤图发,只希望今年秋闱能一举高中,明年的会试殿试能够得中进士,这样他们一家才能堂堂正正的活着。

    顾婉宁和叶寒瑜也没像其他人一样一直守在贡院门外,考的好不好和守不守着没什么关系,她只要在考试结束前来接人就行了。

    五皇子妃搬出宫后就放飞自我了,庄子上递来消息,花生秧已经转黄,已经可以出花生了,她立刻约着顾婉宁打算去庄子上看佃户出花生。

    顾婉宁也想知道五嫂庄子上的花生能产多少斤花生,便收拾收拾跟着一块去了京郊。

    两人到的自然就是上次来过的庄子,地里一共种了一千多亩花生,饶是佃户多,收起庄稼来前前后后也要小半个月。

    因为地是半沙质的,起花生的时候,可以用镐刨,也可以用牛犁,女人和孩子也可以直接上手拔,但要再巴拉一遍地,怕有花生掉在地里。

    冯馨柔到了庄子上就换了一身做活的衣服,然后拉着顾婉宁就去了地里,顾婉宁无奈的给她戴上了一顶草帽,到了地头,东家手一挥,早就准备好的长工们全都行动起来,拔的拔,刨的刨,犁的犁,不一会就拔出了一大片的花生秧。

    冯馨柔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