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节

第(2/3)节
……

    她忽然在水中睁眼,自己做什么都束手束脚的,既杀不得季青珣,未尝不可借李牧澜之手。

    “别着急,沉住气……”

    烛火在水面上摇出波澜的暖光,李持月总算聚攒起了一些暖意。

    第9章

    泡了一刻钟李持月方起身,府里养的裁缝和绣娘已经在候着了,公主一时兴起要换新衣,不是什么大事,就算要明天就穿,只要不是多复杂的仙裳,也不过是整个绣房熬将一夜罢了。

    晚间,外头奴婢进来传话:“公主,季郎君求见。”

    秋祝和李持月对视一眼,出去说道:“公主醉酒疲累,已经睡下了,不见。”

    季青珣果然没有坚持求见。

    第二日,李持月就穿着新做的襦裙,乘着舆车进宫去了。

    太昊宫居于明都北面,离绣春坊不过一条横大街,舆车慢走了不过一刻钟就到了皇城。

    持月公主的舆车有入宫门而不须下车的殊荣,这是拥帝登基之后,她自己讨来的。

    当年大兄被韦氏胁迫退位之时,前太子十率府中的兵力为韦氏所用,天下改“韦”姓已迫在眉睫。

    任是尚为成王之子的李牧澜,仅是一名左骁卫中郎将,还是公主李持月的府兵,都不足以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也是季青珣献言,让二人达成了合作。

    二人联手平了宫变,推李牧澜的父亲成王、也就是李持月的二兄登上了皇位,此举也让公主府权势更上一层楼,公主舆车过长阳门而无须下马。

    至于太子李牧澜,其母原只是成王府一名侍妾,早早过世,他身为国朝储君,久有贤名,行事做派远不似李持月嚣张。

    舆车走到前朝后宫的交界处便停了,李持月扶着内监的手下了马车,问道:“圣人在何处?”

    “圣人今日没有常朝,正在咸池殿中。”说着殷切地为李持月引路,“公主今日当真是光彩照人,奴如见了九霄上的仙人一般……”

    “啰唆。”

    原成王现弘德皇帝李申仪,正在临水的咸池殿中,坐在宫殿遮雨的檐廊上钓鱼。

    身后不远不近站着起居郎和殿中监,偌大的宫殿内外无人说话,仅几缕风摇树叶声。

    李持月先是被那绯衣的起居郎吸引了目光。

    七尺身形将那身绯红官袍长衣博袖,被他穿得落拓潇洒,又生得丰神俊朗的好模样,唇边似常带浅笑,使人见之若清风拂面,顿生好感。

    她记得此人的名字,上官峤。

    李持月会记得他的名字,当然不是那好皮相,而是前世此人曾牵涉进了一桩大案。

    那是每逢十三的大朝上,已是监察御史的上官峤出列,上陈了一桩案子。

    说的是先帝二年,于阗献宝玉于大靖朝,为两国交好之美意,由安琥边军护送至都护府,再由宣徽使见监军太监运送进明都。

    然而于阗宝玉并未送抵明都,太监谎称为宝玉并未送达他手,而是在边军从于阗一路护送之时就已在回纥道丢失,此事乃边军护送不力。

    先帝大怒,下令军法处置了护宝的一众将领,一时血流成河,其防卫的雁徊镇也因一时军防薄弱,被回纥突袭,不仅安琥边军几近死绝,雁徊镇也被洗劫一空,屋败民伤,边境出现了许多流民。

    这本意为两国友好之事,却最终酿成了宝玉流失,将死兵亡的惨剧。

    实际上安琥边军死得冤枉,那些宝玉确实被明都的官员和监察大监一道贪污了。

    边关黄沙埋枯骨,而始作俑者却在明都高床暖枕、美婢环绕。

    上官峤当场点出明都的几名官员,和时任宣徽使兼监军的太监秦如玉的名讳,直指其便是盗取于阗宝玉、攀诬边军的罪魁。

    一时之间,朝野震惊。

    皇帝听闻,自然要查此事,派上官峤为案子主审,前往边关查清此事。

    上官峤受命,带着为边关孤军洗雪陈冤的一腔热忱出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