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第(2/3)节
李建丰开口拒绝道:“妹妹不必为我操心,更不要叫妹夫为难,我打算找个书院进去苦读”
“哥哥你住嘴!你荒唐了这么多年,我绝不容许你再荒唐下去!不然怎么对得起爹娘。”李姑姑喝道,随后看向定国公面露哀求道:
“老爷,这些年我从未求过你什么,只这一次开口,你就允了我吧。”
李建丰还想再拒,但对上李姑姑微红的双目,不禁住了嘴。
也罢,暂且答应下来,日后再说吧。
好歹多年夫妻,见妻子都已经当着众人地面如此低声下气地祈求了,定国公心软了,不好继续打脸,思索片刻后,说道:“哥哥身上的秀才功名可还在?”
李建丰回道:“在呢。”原主再怎么荒唐,也不敢做危害自己功名之事。
定国公沉吟道:“若是你留在上京,只能安排你做衙役之流。若是去外地,则可为不入品佐杂官,如主簿、典史、巡检之流。”
这就是豪门大族,一县之地只在知县和县丞之下的主簿、典史等,一句话便可以决定下来。
顾秀两耳竖起听的认真,心头思绪飞转,思索着如何破坏此事。
衙役乃贱籍,子孙后代不得科举,李建丰就算自己不科举,也不能害了后人。而去外地当不入品佐杂官,一旦为官则不能科举,一辈子都止步于秀才,毫无前途可言。
李建丰可没忘了顾秀这个重生女在一旁虎视眈眈,发誓要让李家家破人亡呢。
有顾秀这个威胁在,李家只能往上爬,这两个都不能选。
虽然给了两个选择,但顾秀知道李建丰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外地。可是顾秀还没报复李家人呢,怎么能让他们跑到外地去。
顾秀脑筋急转,灵机一动插话道:“爹爹,你忘啦,族学里给蒙童启蒙的族叔年老体衰,时常告假。李舅舅堂堂秀才,给孩子启蒙绰绰有余。也能温故而知新,满足他继续读书的想法。母亲也可时常见到舅舅,一叙兄妹之情。”
说完顾秀不禁为自己的急智点赞,一举两得啊!
按理说顾秀一个小辈不该插话大人的事,李姑姑应该叫停。
李姑姑不知道她这个继女为何突然为她出主意,但对她有好处,她便没吱声。
顾秀对李姑姑微微一笑,都说最了解的便是你的敌人。
顾秀自认比继母还了解李家各人。
让李家留下,既能方便她报复,还能拖累继母。
一则李家人粗鄙不堪,留下闹出笑话能让继母丢脸;二则让继母不停的补贴李家,迟早将继母的私产掏空。
再则族学里乌烟瘴气,学生在里面聚赌闹事也常有。李建丰嘴上说的好听会戒赌,可赌徒的话能当真吗?李建丰见人赌博能不手痒?戒赌?下辈子吧。
定国公想了想族学的情况,微微点头。
顾家的族学里老师都是秀才级别的,教导能力一般,至今没教出个秀才,能力平庸。
像定国公府的少爷们都是请了大儒进府教导,并未送去族学。外面的族人,有钱的也是请西席上门教导,或是孩子送到知名书院读书。
如今在族学里读书的,大部分是没钱或者或日子的,定国公也很久没关心没出息的族学了,如今忽的听顾秀提起,也是心中一动。
安排李建丰做佐杂官,那也是要消耗定国公的人情的,直接安排进族学,都不用消耗人情关系。
定国公心头为女儿的机智骄傲,当下点头道:“这也是个出路。”
尽管知道顾秀不安好心,但这个选择,更符合李建丰的要求。
古代族学里的一些情况,李建丰门清。好歹也穿过几次古代,怎么管理,李建丰心头也有数,没什么可畏惧的。
因此李建丰也不推拒,点头道:“就去族学教书吧。”
李姑姑倒是更想哥哥去当佐杂官,不入品那也是官,不再是平头百姓。
不过既然李建丰已经打定了主意,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