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7节

第(3/3)节
是勉励为主。

    唯有钟绍京嘴上依然没什么好话:“你到了县衙肯定也没什么事干,正好多练练字。”

    别说她一个十来岁的女娃娃了,就算是个二三十岁的愣头青去了,也插手不了人家县衙里的事。人县衙里先有县令、县丞、主簿,然后才轮到你们县尉,且畿县县尉还有两个,哪里能轮到你个新来的说话?

    三娘:“……”

    您老不愧是泼冷水专业户!

    三娘也不恼,钟绍京说的其实没错,新来的到了县衙确实很难插手县务。而且一般进士过去也只是混个基层历练经历而已,真要能干出什么大事来才奇怪。

    “估摸着得等重阳我才能回来听您指点了。”三娘遗憾地说道。

    县官不能擅离职守,只有重阳这样的大节日才能回长安与亲友相聚——这还是因为她任地离长安近。要是离得远的,估计得任期满了才有机会回乡省亲。

    钟绍京冷哼着说道:“随便你来不来。”

    说是这么说,钟绍京其实也是有点舍不得的。

    虽然自家也算儿孙满堂,日子也过得十分舒心(就是别人可能不太舒心),可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娃娃这就要去外头当官了,当长辈的哪里能真的一点不舍都没有?

    钟绍京最后还是给她叮嘱了几句,让她注意别着了别人的道,尤其是那些男的。

    他自己就是男人,最有发言权了,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可这做人嘛,其实就得不是东西才活得舒服。

    考虑到三娘喜欢和爱写诗的那堆人混在一起,钟绍京还给她举了个例子:那个知道写《黄鹤楼》的崔颢不?崔颢平生最好美人,不仅在外流连秦楼楚馆、频繁给妓女赠艳诗,在家里也是经常看到好看的就想换老婆,自金榜题名这十数年间已经来回换了四五个老婆。

    这个心态就很不错,只要你有本事就是你挑拣别人,别傻乎乎地去信什么山盟海誓。自己快活就好,管旁人快不快活!

    记得有次李邕李北海那家伙听闻崔颢的才名,特意邀他过去喝酒,崔颢十分感动地前去赴约并给李邕送了首艳诗。

    可把李邕给气坏了。

    李北海啊李北海,你也有这么一天!

    三娘:?????

    听起来钟绍京还挺瞧不惯李邕。

    说起来两人都是当世书法名家,相互瞧不上也挺正常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来个同好一家亲的。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