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第(2/4)节
驸马萧衡摆摆手说道:“我们就是随便走走,你们不必太拘谨。”
三娘等他们寒暄完了,锲而不舍地拿起朵白中透着些许浅绿的槐花问佃户:“这个能吃吗?”
见三娘是跟着驸马萧衡过来的,佃户自是连声应答:“这个不能吃,味道挺苦的。”
三娘追问:“那你们采来做什么?”
佃户憨笑着回道:“留一些自家用,剩下的卖给上门来收槐花的货郎。”他详尽地给三娘介绍槐花的用处,“这东西能拿来做染料,用处可多了,若是先用槐花薄染,再用蓝草染一轮,还能变成油绿色哩!听说官爷们穿的绿官袍便是用这个染出来的,所以每年都会有货郎来收。”
至于自家用来做什么,佃户也囫囵着给三娘讲了。
即便家家户户都会养蚕或织布,他们这样的人家也用不起好料子做衣裳,只能留些边角料来自己用。
可就算只能用那么一点边角料,他们也想给自己的生活添些色彩,山上的野草、树上的野花,但凡是适合拿来染布的他们都会采回家,染夫妻俩的头巾、染小孩子的衣裳。
别家小孩都能穿上好看衣裳,自家小孩若没有的话得多难过?
过日子嘛,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他们这些当父母的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也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三娘身上穿的从来都是好衣裳,色泽大多非常鲜艳,可她从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染出来的。本来她还想在御苑见识一下,可惜没能看到就散场了。
三娘立刻积极追问:“今儿会染吗?我们能去看吗?”
知晓贵人们想看,佃户当即收拢已经采摘好的槐花带着他们往回走。
看得出新昌公主底下的人不算苛待佃户,沿途瞧见的人脸上都带着惬意的笑容,看到他们后都热络地上前问好。
因着这佃户家中有个巧媳妇,三娘如愿以偿地看完了整个染色流程,不仅听懂了该怎么处理、怎么煮、怎么染,还知晓了该怎么储藏那看起来极其脆弱的槐花。
她甚至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蓝草!
等三娘看了个尽兴,天都已经快黑了。这时候回去的话城门、坊门肯定都已落锁,于是他们便只能在新昌公主别庄歇上一晚再走。
第51章
人生最可怕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
比如第二天一早,郭家祖父就被驸马萧衡一句“来都来了”,弄得只能在新昌公主别业继续待着。
郭幼明回去与郭家祖母说明情况后又找过来了,陪着三娘他们骑马遛弯。他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是骑马的一把好手,看到新昌公主别业里的好马后眼睛都放光了。
他们自己家其实也有马可以骑,可是爱马人士的马厩里永远缺一匹马,那就是没得到的那匹!
三娘个头还太小,不能自己骑马,但可以坐在马背上被她八叔牵着走,也可以由她八叔带着骑,所以一整个早上都指挥着她八叔骑着马带她东逛西逛。
但凡路上遇到什么自己没见识过的新鲜事,三娘立刻喊她八叔停下,放她和萧戡过去逮着人问东问西。
驸马萧衡也是个极有耐心的爹,也全程充当骑马带人的工具人,带着萧戡与三娘一块到处玩耍。
所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说的便是五月正是农忙时节,芒种过后有人忙着收麦子,有人忙着耕地,有人忙着收果瓜蔬菜和蓝草之类的经济作物。
这些挨着皇家林苑的良田大多都是达官贵人的田庄,庄子上的庄户大多没有自己的地,只能待在田庄当佃户乃至于家奴。即使地不是自己的,庄户们依然勤勤恳恳地耕作。
倒不是他们天生甘作老黄牛,只是他们不耕作便没饭吃罢了。
总不能眼看着一家老小饿死。
三娘不知晓这些内情,只像回她郑县老家那样到处溜达。
入了五月,鸭子养了一春天的膘,个个都长得肥头肥脑。比起大鹅的杀伤力,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