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9节

第(2/3)节
道了谢,道:“我先去读上两日,要是跟不上,再自己跟着老师学。”

    太学并非人人可进,程子安既然得了这个机缘,听他的意思,只是随意进去学一学,没打算久读。

    闻绪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如何劝说,便看向了闻山长。

    闻山长见状,眉头微皱,道:“听子安的,他要考春闱,与太学的学生们不同。”

    闻绪便回过头,道:“一切悉听子安的意愿。”

    程子安将一切瞧在眼里,闻绪端方得过了头,怪不得这些年下来,在国子监还只是个小小的司业。

    好在闻绪忠厚,行事小心谨慎,惹不出什么祸事,闻山长能放心将他留在京城。

    孙仕明在一旁听着,脑子转得飞快,起身躬身见礼,舔着脸道:“闻山长,闻司业,不知在下可能去国子监长长见识?”

    闻山长眉毛拧得能夹死蚊蝇,闻绪手搭在扶手上,不安动了动身子。

    程箴暗恼不已,早知这样,无论如何都不带他前来!

    人情岂是人人可欠,端看你值不值人让你欠。

    程子安在闻山长开口训斥之前,笑着解了围:“姨父,我是老师的关门弟子,老师不再收学生。姨父想要进去,总得有个由头,以老师弟子的身份是不能够了。姨父,我倒有个主意,姨父不若去翻翻族谱,看祖上可有做官之人,有了官身子弟的身份,一切就好办了。”

    既便是闻绪,都差点忍俊不禁。

    孙仕明神色尴尬立在那里,挠了挠脑门,将幞头扶好,讪讪赔了句不是,气闷不已坐了回去。

    同时,孙仕明又无比惆怅。

    孙氏祖上识字的都没几个,到了他这一代,方有了点文气。

    不过,幸好儿子阿乔聪慧,已经开蒙了,读书上颇有天分。

    阿宁生得娇俏动人,以后寻一门好亲,嫁进高门,帮扶阿乔。

    等他中了春闱,一切都迎刃而解,以后孙氏定能飞黄腾达!

    用过饭后,程箴与崔素娘孙仕明先行离开,程子安被闻山长拽住了检查功课。

    程子安跟着闻山长去了他的书房,拿出早已备下的功课,双手奉上前:“老师,你不相信你的学生,就是不相信你的眼光!”

    闻山长瞪了他一眼,接过功课却笑了起来,念叨道:“算你这次老实了,不然我定会揍你。”

    程子安见长山提着布包在门口探头,便起身去接了过来,打开拿出砚台,放在了闻山长的手边。

    “老师,我从永安侯府打回来的秋风,孝敬给你。”

    闻山长却没理会程子安,埋首仔细读着程子安的文章,神色震动。

    短短几日没见,程子安的文章文风大变。

    从以前求稳的四平八稳,变成了独树一帜。

    起承转合的结构不变,程子安在中间,添了实际的解决之道。

    比如《春秋》中的曹刿论战,他并非只言为何要战,而是从国力,兵马,粮草等方面做出了分析,为何能战,优势与弱势在何处。

    良久之后,闻山长方抬起头,激动地道:“好!好!若是官员们都照着你这般提出谏言,做实事的官员就多了。”

    夸完之后,闻山长稳了稳情绪,担忧地道:“文言之有物,断不会流于空口谈论之嫌。只是,以前从未见过这般的策论文章,你如此写,可会太过冒险?”

    程子安道:“老师,我只是先试一试,待到春闱题目出来之后,酌情再定,并不一定要这般写。”

    闻山长舒了口气,道:“你向来周全,我就不多操心了。咦,哪来的砚台!这砚台好啊!”

    “打秋风来的?好好好!”

    “下次你要去何家打秋风?再多打些回来,呵呵!”

    程子安:“”

    作者有话说:

    第67章67六十七章

    ◎无◎

    京城下了第一场初雪。

    翌日早上起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