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第(2/3)节
,道:“阿爹,我们家中变穷,拿不出他的月钱,将他辞退了吗?”
程箴没好气道:“他那半两银,家里还是出得起。我来了府学,他再来接你,莫非你要摆出八抬大轿的大阵仗?”
程子安笑眯眯道:“好呀好呀,我还没坐过八抬大轿呢。阿爹,你找到赚钱的营生了?阿爹,坐吃山空可不行啊。赚钱不易,交过赋税之后,就所剩无几了。阿爹,考举人,是你最好的出路!”
程箴手痒了起来,忍不住转身,揪住了程子安的耳朵,训斥道:“你还管起你老子来了!”
程箴手没用力,程子安还是嗷嗷叫得凄惨,“阿爹,阿爹,耳朵要掉了。阿爹,耳朵掉了,以后我就无法再听话了,听不见。”
这混小子!
程箴松开手,横了程子安一眼。
他来府学,备了礼上门去答谢周先生与闻山长,顺道与闻山长透露了他想再考举人的事情。
当然,他只是提出为自己正名,并未提到赋税之事。
闻山长以前在礼部做事,礼部负责科举考试,略微思索之后,连连称妙。
朝廷并未规定程箴不能考举人,要是他再次中举,对他的质疑,自然而然就不攻自破。
昨夜程箴与崔素娘商议了许久,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决定。
最打动他的,还是程子安那句“村里人都送了礼,你不能收了礼,不做事。”
他有了功名,能免除赋税,在佃租上,就能庇护着村民一二。
程子安提出的三年一考,程箴当然不会同意,估计知府也不会同意。
闻山长说了当初程子安与项伯明的争执,他在府学的近况。
闻山长说得细一些,程箴得知了程子安略过不提的细节。
程子安在府学大名鼎鼎,无人敢惹。
他居然还让项伯明写了字据,以防后续纠纷。
闻山长直夸赞他教导有方,程子安如此缜密的行事作风,程箴从未教过,且一时也教不出来。
程箴淡淡道:“你一个劲让我三年后,再考一次举人。我考可以,且只考一次,你必须同我一起考。”
三年后考举人?!
犹如冬雷在头顶直直劈下,程子安哀嚎:“阿爹,我不学无术啊,出了名的不学无术!阿爹,我学不会写诗,更不会写策论文章啊!”
程箴只当没听见,道:“我最多考一次举人,以后终究还是得靠你。至于你考不考,你看着办吧!”
作者有话说:
注1:来自宋朝科举的现状,包括律法,参考宋朝。
注2:诗赋考试很难,欧阳修考举人时都落过榜。
第38章38三十八章
◎无◎
考亦或不考,考中或落第,都还要等三年。
三年的时光,谁能说得清楚。
程子安打算混过去,程箴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很是无情地不给他机会。
寒冬腊月的天气,程箴在天不亮就将程子安叫醒,见他睡意朦胧,吩咐庆川提了微凉的水供他洗漱。
洗完之后,程子安就差不多清醒了。
程箴道:“既然你我一起考试,就一同读书,温习。我也许久未看书了,举人的考试虽说比不上春闱,亦不可掉以轻心,我正好从头再读一遭。”
起初几天,程子安忍了。后来,他的起床气越来越大。
前天气暖和时,他曾被一大早叫起来去割草,早起尚能忍。
去田间地头闲晃养神,与早起读书,完全是两码事,程子安开始反抗了。
程箴拿出了书在诵读,程子安半晌都没动,生无可恋坐在书桌前,道:“阿爹,你先前说让我看着办,我现在看着了,太苦,真不想办。”
程箴冷笑,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你若觉着苦,出去看看村子里的人,他们正在池塘中起莲藕,趁着年节时卖个好价钱。说是好价钱,辛苦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