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第(2/3)节
们误会,不敢开口。
两个哥儿走在前面,杜远志这才看见叶玉竹的背篓里装着的是一节腐木。
叶玉竹听见他问,便解释了:“是段槐木,长了木耳,我和冬儿便商量着扛回家去,将来长了就能摘。”
杜远志笑道:“你俩倒是机灵。”
木耳可是好东西,属于山珍一类,拿到镇上去卖能有十多文一斤。
沈空青两人也不敢离两个哥儿太近,只不远不近缀着,是一个他们说话能听见又不会让人多想的距离。
进了村四人就得分开,这时候沈常山不在家,沈空青就没理由跟在叶天冬后面,四人各走一边,各自归家。
傍晚,等沈云华回来,坐在一块吃晚食时,沈空青问了他关于开荒请人要多少工钱的事。
沈云华这个村子那个村子来回跑,对于这些事也较为清楚:“若是只请人不带工具,便是十三文一日,若是自带工具就得十六文。”
“包饭?”
“自是不包,怎好端端问起这事了?”沈云华夹了一筷子腌萝卜条到碗里,问他。
沈空青便把官府下发了五十亩荒地的事说了说。
沈云华听后道:“可是凑巧,这几日得下地种花生豆子,怕得过几日才能去帮忙。”
“荒地的事不着急,你们也不用担心,紧着家里的活做完先,别耽误了。”
沈云华知他是有请人的打算,毕竟五十亩地,靠他们这几双手得忙到猴年马月去,见侄儿有计划,他便也不担心了。
过了清明节,村里就得忙着下种。
该种花生种花生,该种豆子种豆子。
而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也是种莲藕、芡实和苇的时候。
这三样东西村里都有人种植。
将来采莲子、挖莲藕,剥芡实、将芦苇编成帘子,用来盖屋顶、铺床或者当门帘,那都是村里的盛事。
就连沈家都凑了这热闹。
初十和十一这两日,沈云华没有去外面卖货,而是留在家里帮忙种花生豆子。
沈空青依旧没有下地,但他负责了家里的一日三餐和其它杂事。
做饭、浇菜、喂鸡鸭,清扫庭院和鸡舍。
当然这些也不是家里人逼着他做的,是他自己不好意思,主动分了过去。
不过他的主动也就到这了。
毕竟他可是连开荒这种大事说不掺和就不掺和的人。
杜远志花了一天时间,找了二十个家里有工具、勤恳老实的同村,在十一这日正式开工。
正巧赶上村里下种,村里肉眼可见地忙碌起来,杜远志要找人,却不是要找偷奸耍滑的,又还得自带工具,把整个南山村跑遍了才凑齐这二十人。
荒地开工两日后,正是十三。
这日一早,沈空青还在睡着,就听见敲门的声音。
他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房间都还是昏暗的,只有丝丝光亮。
正想赖着不起,门又被敲了三下,沈君迁中气十足的声音从门外传进:“大孙子快起来,有事吩咐你做。”
沈空青只能坐起来,扒拉了下睡乱的发髻,半眯着眼去开门。
一开门,好家伙,天色才刚破晓:“作甚?”
沈君迁见他醒了,忙道:“快起来洗漱,跟我下地去。”
“下地?我不去。”沈空青赶紧往回溜。
沈君迁一时没拉住他,又被他跑回了屋里,只能跟着进去,一边走一边说:“藕芽发好了,得抓紧时间种了。”
沈空青一溜烟跑回床上,拿夹被裹住自己:“家里何时还种藕了?”
“我买了三亩地,打算种了卖钱给你的。”地是年初那会买的,他见这两年村里种藕的发了家,正巧仗打胜利了,大孙子得以回家,想着给他置办些东西,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地好,便用自己的私房买了三亩地改成水田,问了别人种藕的法子,学人家种藕。
沈空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