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5章 漕运漂没(为龙盘虎踞卧麒麟大盟主加

第(2/3)节
左懋第却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在菜市口从容就义。

    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这是一个为信仰而生的人。

    左懋第的信仰并不是大明,而是——汉家衣冠!

    最后一个就是单骑闯敌营,劝降40万忠贞营的堵胤锡。

    明清鼎革之际,诸多能臣中绝对有堵胤锡一席之地,这是一个上马能治军,下马能管民的真正的能吏干臣!如果给他舞台,他真能拯救大明,可惜最终还是败于党争。

    堵胤锡也是崇祯找的屯田御史。

    当然,让堵胤锡屯田只是开始。

    崇祯的真正意图是让堵胤锡总管黄淮防线。

    因为他是皇帝,他不可能一直都留在徐州,只要扛住建奴的前面两波攻势,甚至扛住建奴第一波攻势之后他就得返回南京。

    去南京做什么?当然是去搞钱,还有摇人。

    打造黄淮防线,借二十八镇边军守住黄河,只是权宜之计。

    后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做,所以崇祯不可能一直呆在徐州,那么就必须得找一个能力出众的大臣,当他不在的时候扛起守徐州的重任。

    而堵胤锡就是崇祯找的这个守徐州的人选。

    崇祯正想心事,耳畔忽然间响起一个声音:“父皇,我饿。”

    崇祯回头看时,只见年纪最小的朱慈炤正可怜巴巴的看着他,发现已经成功的引起了崇祯的注意,朱慈炤便小嘴一扁要哭。

    “不许哭。”崇祯闷哼一声喝道。

    朱慈炤便只能把眼泪重新收回去。

    另一边的朱慈烺和朱慈炯就很坚强。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颠沛流离,一下长大了。

    两兄弟一个用脚在前面踩坑,一个撒种子,已经是像模像样。

    “炤儿你再坚持一下。”崇祯一边往前踩坑,一边对朱慈炤说,“种完了这垄地,我们就可以用晚膳了。”

    朱慈炤端着个小簸箕,一边从簸箕抓起玉米种子往土坑里撒,一边说:“父皇,我想吃白面,今晚能有白面吃吗?”

    崇祯闻言便轻叹了口气。

    他自己肯定是要跟着流民吃一样的糙米饭。

    这不是什么有自虐倾向,而只是政治做秀。

    如果不能把“体恤百姓、关心底层将士”的圣君人设立起来,凭什么扭转人心?拿什么跟文官斗?毕竟底层军民对大明早就已经绝望。

    天下的士子或许对大明仍还留存一丝卷恋。

    但是底层的军民百姓却早已经对大明绝望,他们对改朝换代已经没有丝毫抵触,大顺军说跟着闯王不用纳粮有饭吃,他们就跟了闯王,建奴入关后如果不搞什么剃发易服,他们也不会反抗,只要有一口饭吃,谁又愿意造反呢?

    所以,必须扭转大明在底层军民心中的形象。

    必须得让底层军民知道,大明有一个好皇帝,大明还没完,还是值得抢救一下,跟着大明的皇帝也是可以吃饱饭的。

    当然,扭转民心是个系统性的工程。

    绝不是做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政治秀就能完成。

    对这,崇祯脑子里有一个全盘构想,现在只不过是开了个头。

    总而言之现在就是一点,守住黄淮,而且至少得顶住建奴的两波攻势,尤其是十月份的那波攻势,然后才有机会考虑其他问题。

    ……

    崇祯并不知道,堵胤锡已经到徐州。

    而且此时此刻,堵胤锡就站在地头,正愣愣的看着崇祯带着三大皇嗣,跟着流民一起往翻好的地里播种子。

    堵胤锡的幕僚徐好古也是啧啧称奇。

    “东翁,古今两千年可曾听说有皇帝带着皇嗣亲自耕种的?”

    “上古时期或许有过,但是近两千年来只有国君劝课农耕,从未曾听说过皇帝带着皇嗣像老农般亲自下地耕作的。”

    “那么,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当然是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