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4节

第(2/3)节
饮空开始了村里村外的招生工作,他们的学校不收钱,不仅如此,还管孩子的一日三餐,蔺荷将“蛋奶工程”搬到了乡村,在每日的早餐都给孩子们一瓶牛奶一个鸡蛋。

    这对于贫穷的鸮远沟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国人向来尊崇文化人,哪怕他们自己没有文化,只是很多时候,文化是需要钱的,所以他们只能被迫放弃文化。

    现在,文化不仅不需要钱,还能帮他们养孩子,他们恨不得把家里的孩子都送来托管。

    蔺荷也不是真的有教无类的类型。

    她会给所有孩子一个试教育期,这其中学习态度好但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留下来,学习态度没那么好但是成绩好的学生也可以留下来,而那些学习态度不好成绩也不好还要影响别人的学生,蔺荷会毫不犹豫的把他送回去。

    当然,如果对方是女孩儿,蔺荷会给对方更长的试教育期,会耐心的劝导她们,会希望她们能认真的好好学习。

    农村的女孩儿总是更辛苦,读书是她们最好的出路,如果她们不读书,她们只会在长大后,和村里人结婚,然后生孩子,继续生孩子,难以窥见外面的世界。

    蔺荷希望她们能走出去,所以她在对待女孩儿时,会更加温柔耐心。

    这样的思想也决定了她在面对村里超出她教学年龄的女人时,能帮一把就会帮一把,希望她们能过的稍微好一些。

    周曼就是这些超出她教学年龄的女人中的最特殊的一员。

    蔺荷初见她,是她带着宁渊和宁容来报名。

    那时的宁渊和宁容还不叫宁渊宁容,叫周渊周容,鸮远沟多是姓周的,在这里,一块砖头砸下去,十个人里面有八个都姓周。

    宁渊那时候已经七岁了,宁容五岁。

    一个比上一年级多一岁,一个比上一年级小一岁。

    周曼小心翼翼的问她,“能两个孩子都收吗?”

    “可以。”蔺荷笑道。

    宁容虽然年纪小,但她是个女孩儿,女孩不怕上学早,只怕不读书。

    所以蔺荷在报名表上登记了他们俩的名字。

    她看着周曼,问她,“你是他们俩的……?”

    身边立马有人回答道,“是他们俩的后妈,蔺老师。”

    蔺荷愣了一下,周曼很年轻,甚至太年轻,看年纪应该不超过20岁,她还以为会是姐姐之类的,没想到竟然已经结婚了吗?

    她当然知道农村有些地方结婚很早,他们不了解法律,也不尊重法律,过了18岁,草草在村里摆个酒席办个婚礼,就算是结婚了。

    至于结婚证?他们觉得那不重要,事实婚姻更为重要。

    如果有需要,等到了年纪,再去领就是了。

    她只是没想到,她这么快就碰到了。

    她正琢磨着是不是她想多了,周曼其实已经过了20岁了,却听到周曼身边的宁渊气愤的反驳道,“她不是,她是我们俩的姐姐。”

    “你爸都娶了她了,还能不是?”

    “那他们也没领证,没领证就不算。”

    “所以你现在是想当孤儿啊?”

    “我就是孤儿又怎么了。”宁渊瞪着对方,像一匹愤怒的小狼崽。

    蔺荷听着他这话,心道他竟然还知道没领证就不算。

    他这个年纪按理是不应该知道,那就只能是身边人说了,他听到了。

    会是谁说的呢?

    蔺荷觉得这几乎不用猜。

    一个年轻的可能连20岁都不到的女孩,嫁给一个有两个孩子的中年男人,还是在这样落后的山村,这会是因为爱吗?

    开什么玩笑。

    更何况宁渊明显不愿意承认他父亲和周曼的这段婚姻,但他却一直握住周曼的手,和她说话也满是亲昵,他明显不讨厌周曼,那他呈现出这样的态度,就有很意思了。

    蔺荷帮他们做了登记,看着宁渊拉着周曼的手气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