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
第(2/3)节
相信,但此人竟然能够料到王勃会在滕王阁写上名垂千古的文章,而且还能动用风将王勃给送到洪州来,实力不容小觑。
“等等……你说等你摘到桂冠之后,他会送你前往你父亲所在之地,让你这船舶一日千里?”
林夜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史学家们有过分析,其中有一大部分人认为王勃就是死在看望他父亲的路上,也就是说还没有见到父亲。
如果这个论断是正确的话,那岂不是前后矛盾了?
有这位神仙一样的老伯,一日千里送王勃,又岂会因为海上一点风浪而导致翻船遇难?
“对,那位神仙老伯就是这么说的。”王勃点头回答。
林夜沉吟了片刻,脸上表情突然变得玩味起来,这么看来,这神仙老伯的身份怕是不简单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滕王阁序出
滕王阁的宴会继续举行,林夜没有再打扰王勃,而是静静坐在那里喝着美酒,等待着王勃光芒万丈的时候。
宴到正酣。
主角阎都督上场了,说了一番客套的话,最后指出了重点。
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阁名“滕王阁”。
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
今日滕王阁重修完成,阎都督光邀本州文人前来参加宴会,并且做记来描述这一盛事。
有点类似于现代某个旅游景点打造完成开始对外营业,邀请一些作家来采风做诗词纪念这一大事。
阎都督发了话,在场的宾客热情高涨,纷纷开始凝思,有的更是站起身来回走动,走到阁楼栏杆处,看着江上美景寻找灵感。
没一会便是有人做了一首诗词,引得满堂喝彩。
敢第一个念诵的,想来是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还对自己颇有自信,这诗的质量也确实是不差。
林夜可以理解这些文人,毕竟不是每个都是曹植这样的,可以七步成诗,一些诗会所谓的即兴创作,只怕是有不少都是提前一天就开始想好的,或者说把平时来了灵感给写的诗词在当天给展示出来。
抛砖引玉,那只是客套的说法,越是第一个表现的,就越是对自己的自信。
随着第一位文人念诵了诗词,接着又有好几位也都把自己“即兴”的诗词都给写了出来,林夜不得不感慨,到底是能够参加阎都督宴会的文人,这写的诗词都是极好的,有的用的典故他都没听过。
林夜注意着王勃,发现王勃低着头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同时他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位阎都督在酒宴上,目光竟然看了王勃这边好几眼。
作为一城之都督,在场来的文人不下三十人,王勃坐的又是角落,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吸引到这位阎都督这么多次的眼神的。
“诸位都是我洪州城的才子,好些本官都有印象,这样一来评判未免会有失公允,本官有一想法,诸位可把诗词文章写下来,本官在屏风后观看各位写的佳作,来评选出个名次。”
“阎公此言公允。”
“不愧是阎公,想的就是周到。”
有仆人从偏殿搬来屏风,婢女把长桌上的酒水给收掉,铺上笔墨纸砚,其中一位婢女在收拾林夜这桌的时候,不小心手臂还碰触到了林夜一下,俏脸微红,眉黛含情。
林夜:……
王勃抬头看了林夜一眼,林夜有些尴尬,长得帅又不是自己的错。
“看林兄不慌不急,想来是胸有丘壑。”
王勃给林夜让开了位置,林夜嘴角抽了一下,我不是胸有丘壑,我是知道在场没有人能写的过你,更不可能去写文章,纯粹看热闹自然就轻松了。
“我来这里只是凑个热闹,可不打算写文章,子安兄才华过人,还是留给子安兄展示吧。”
林夜很是自觉的站起身,把长桌让给了王勃,能够第一现场亲眼见证滕王阁序的出炉,也是一件振奋的事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