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57节

第(2/3)节
萍:好家伙,名字真多。

    只是……辛幼萍很敏锐地发现:“祖父,这套纪念币上的图,不是一人画的吗?”

    她记得第一版市面流通纸币上的百业图,上面的女娘虽从事各有不同,衣着姿态各异,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来,出自一人的手笔。

    但这套纪念币上,明显是两种画风。

    祖父戴着花镜,拿起方才在看的信,一一指给她:“头两张猞猁与仙鹤是御笔、后头就都是大司徒的画了。”

    “啊!”辛幼萍当时就冒出来一句:“那这得多值钱啊!”她方才正好在算一道跟修河渠有关的术算题,此时都在估算这种绝版纪念币能拍卖到多高了。

    祖父对她赞许点头:“果然是我的孙女。”

    想到这些旧事,哪怕祖父过世已经九月,辛幼萍还是忍不住落泪——祖父过世不足年,这也是为何家中长辈虽有些不放心,也依旧只能让她一人上京来的缘故。

    她为孙辈,守九个月的丧期就可以出孝,但长辈们都得二十七个月足才能出门。

    再加上有祖父生前留下话,除了让她给大司徒送这箱收藏数十年的钱币,还让她上京去考上阳宫经济学院,于是辛幼萍就第一次独自出了远门。

    清点过了箱中钱币纸币都无碍,打小跟她一起长大的伴读见小娘子又在落泪,就忙说话岔开:“我去坊中食肆买些吃食于小娘子用,好好歇一晚明早精精神神去拜见大司徒才好。”

    辛幼萍点头。

    又从贴身带着的包裹中取出一个长条手镜匣:不过里面装着的不是玻璃手把镜,而是一枚木牌,签头染成了朱色。

    正因有这枚朱头木牌,辛幼萍今日才到洛阳,都没有往大司徒府上送名帖,明日却也能直接上门。

    这是祖父过世不久后,大司徒命人送来的。

    如辛茂将这种前宰相过世,身上又有爵位,当地官员自然即刻上报了朝廷,连着辛相生前留下的书信一起送到了京城。

    很快圣旨便到了陇西道,追赠故相辛茂将大司空之职,谥‘文简’。

    谥法曰:‘一德不懈曰简’。

    又曰:‘能平易不信訾毁,使民易知则治亦自简’。

    辛府上下叩接圣旨。

    这只木牌也是随圣旨而来的。

    辛幼萍知道,这是因为祖父生前病榻之上,曾与大司徒写过书信:他此生收集的所有钱币,并不准备带到坟茔里去,而是准备与孙神医一样,全部捐给上阳宫经济学院作为收藏。

    到时让孙女送此入京。

    于是大司徒送了一块朱色木牌来给她,好让她无论何时到洛阳,都无需递名帖排队候见,而是可以直接去姜宅。

    这一路上,每一晚辛幼萍都要拿出手镜匣来看一看这块木牌还在。

    而木牌下面还压着一封信。

    那是祖父单独留给她的信,哪怕在病榻上,祖父也为她考虑到了入京后的各种情况。

    祖父虽做过宰相,但伯父、二叔和她父亲显然都未继承祖父的做官的本事,因此皆未留在京城为官,堂姐毕业后也离开了京城。

    这就导致了她上京后只能先住逆旅。

    之后……

    祖父说过大司徒最喜欢聪明的女孩子,且她知道辛家无人在京中为官,必然会留辛幼萍在姜府暂住。直到辛幼萍考过上阳宫学校,就可以入校寄宿了。

    当然,祖父也替她考虑了意外情况:比如她上京的时候,大司徒正好随圣驾西巡长安,亦或是旁的缘故并不在洛阳,那就——辛幼萍看着信上的地址和称谓。

    祖父让她去寻同样已经致仕的宰相,当年的中书令,如今的太原郡公王公。

    辛幼萍记得这位王相,祖父致仕前还带她去拜见过。

    祖父信中写道从他还是侍郎,王公也不是宰相,只是司农寺官员时就常坐在户部不走,这几十年不知道给他添了多少麻烦。那么,代故人照顾一下晚辈也是应当的。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