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3节

第(2/3)节
说不得又骄慢起来。”

    这话很合二凤皇帝的心思,不由露出了个满意的微笑。

    等他刷刷几笔批过奏章后,一抬头见幼子立在身前——十六岁的少年,已经有了些长身如玉的味道。

    二凤皇帝一个恍惚。

    什么时候起,雉奴,这个他与观音婢最小的儿子,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呢。

    是啊,明年他都要大婚了。

    二凤皇帝心头略过骄傲、满足与酸涩不舍混杂的情绪。

    惊觉儿子已经长大的皇帝,忽然起了些考较之心。

    雉奴是他亲手养大的,一向是比两个哥哥还要娇惯些。在二凤皇帝印象里,从来都是温和的过问幼子功课,似乎从没有严苛地考过他,更没有严父状疾言厉色责备过他。

    当然,二凤皇帝想,

    这也是雉奴一直很省心的缘故。他与师傅们安排的功课与骑射,雉奴都会不打折扣的完成,因他爱字,雉奴还会主动多花时间来练字,练得正是他的飞白体。

    这样乖的孩子,除了雉奴坚持去探望太子那次,皇帝完全没有对他生气过的记忆。

    想到太子,皇帝脸上的笑意淡了一点。于是把思绪转开,先不去想太子,而是看着眼前亲手带大的幼子。

    “雉奴,朕考一考你。”

    “朕不应允与薛延陀和亲,另有一层深意,你回去细思一二,明儿来回朕。”

    见幼子答应下来,皇帝还不忘又补了一句:“不要去问你舅舅,回去自个儿好好想想,来回朕。”

    李治敏锐地察觉到父皇态度的改变。

    之前父皇也曾考他对朝政的一些看法,但都是鼓励他去问师傅们,问长孙无忌这个舅父。

    父皇希望他做一个贤王,能够听从臣子的谏言。

    毕竟王爷将来都要去封地上领一地,在当地是身份最尊贵者,那便不能养成跋扈而目中无人的性情。免得将来当地臣子无法辖制亲王,以至于王爷在当地倒行逆施,鱼肉百姓。

    所以从前,父皇是一直教导他要善于听从老臣意见的。

    很多事哪怕不很懂都没关系,只要会听话。

    毕竟父皇会为他选好的属臣。

    可今日,父皇是真的要考他,要考一考他自己的见识和眼光。

    第46章最昂贵的指南

    这夜,李治独自坐在灯下细思‘大唐拒绝薛延陀和亲事’,准备明日能给父皇一个好的回答。

    良久,他才取过一支新的笔先在冷水里浸了浸,再取过细布擦干,然后才饱蘸了墨汁,开始落笔。

    李治处的毛笔基本都是狼毫笔,因狼毫笔宜于写行书——据说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用的便是狼毫笔。

    一凤皇帝作为王羲之书法铁粉,日常写字自然也多用狼毫,连带着李治、晋阳这几个他带大的孩子,也是一般的习惯。

    这一写就是大半个时辰。

    等李治停笔的时候,只觉得脖子都低的有些酸痛了。

    他摇了摇桌上放着的铜铃。

    掖庭中人人都以为晋王宫里好待,晋王是最好伺候的宽柔主子。但其实真正能混成近身伺候晋王的宦官宫女,都是更小心守规矩的——

    晋王有很多独特的习惯和规矩,是不容人违背的。若是伺候的人不放在心上,粗心大意做错了,晋王倒也不会打骂人,但绝不会再用这人。

    因此如今李治身边最常用的也只有两个小宦官而已。

    一个是最常跟着他出门,为人机变会看眼色的小山,还有一个是常上夜班,专门负责他殿中生活的鱼和。

    此时李治一摇铃,门上的竹帘被轻轻被撩开,一个身量不高但看起来格外稳重的小宦官走进来,恭敬立在门口:“王爷有什么吩咐?”

    晋王的规矩:凡是他进了书房,若不摇铃,便不必进来添茶倒水。

    书房里的笔墨纸砚,尤其是写了字的纸张竹椟和正在看的书本,谁也不许给他动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