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第(5/6)节
为什么要考大学以及他们对毕业后的一些期待。”林冬梅说了一个采访方向,“而我这些采访系列稿的主题其实就是关于‘新时代大学生’。你也知道我们恢复高考招生的目的之一就是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那么我们这些大学生在面对国家的新局面时可以做些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这个方向非常值得深挖。”
孙婧原本还有些兴致缺缺,毕竟挖掘大学生背后的故事已经算是很多新闻机构的常规操作,这已经很难做出出彩的内容。甚至大学生通讯社在上半年也做了个类似的新闻报道,但效果不是很好,算得上是大通社今年几个比较失败的策划专案之一了。
但听到林冬梅将大学生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放到一起,同时又探讨大学生该为国家做什么的时候,孙婧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孙婧可是省级报社的编辑出身,到了这个级别的编辑那政治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她立刻意识到这个策划不仅会在京城大学内“一炮而红”,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级媒体的关注。
“冬梅同学,你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出色了!”孙婧惊喜地说道,“你一个人能完成这个采访主题么?需不需要我找人过来帮你?”
“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甚至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和记者组那边合作才对。”林冬梅说道,“这样一个大型采访专题需要的人手绝对不是几个人。”
林冬梅不是一个藏私的人,而且作为一个编辑,她提出这个主题并完成这个主题的组稿就是本职工作了。至于具体的采访,那是记者们的事情。自己当然可以写几篇样稿作为标准,但是真的全部字由自己来写那不仅是浪费自己的精力,同时也会落下“不善合作”和“缺乏团队意识”等负面印象。
“我这边会找记者组的人商量,到时候这个专题就由你来负责执行。”孙婧说道。
第459章编辑组的面试
孙婧将林冬梅的策划构思提交上去之后,立刻受到了整个大学生通讯社内部的关注。因为大家都嗅到了这背后的影响力,这个专题如果能做出来的话,那大通社在未来几年都有吹嘘的资本了。不过也正因为这个专题的重要性,有人开始质疑由林冬梅来负责的资格。
“林同学不过才加入我们大通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是不是应该让更有能力的编辑来负责呢?”编辑组的副组长问道,“比如我觉得何丽梅同学作为一个入社快三年的编辑,她应该更熟悉我们的工作流程吧?”
“能力和入社时间有什么关系?”孙婧冷冷地问自己的副手。
对于自己的副手,孙婧素来是瞧不起的。同样是作为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其实大家的资质和人品都有些良莠不齐。比如眼前这位编辑组副组长杜威,他就一直是大通社内最不受欢迎的那几个人之一。只不过杜威这人知道如何逢迎上级,再加上他身上也的确没有什么非常严重的污点,所以他在编辑组副组长这个位置上还是坐得挺稳的。
面对孙婧的反驳,杜威只是笑笑然后慢悠悠地说道:“这功劳总不能随便给个新人吧?”
杜威这话让好几个列席的高级编辑都沉思起来。他们不傻,这个专题只要做成功那就给自己的履历表可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大学虽然是包分配,而京城大学的毕业生更是不愁没人要。但是单位和单位可是不同的,尤其是京城的好单位那还是凤毛麟角的。
孙婧也看出了杜威这“借刀杀人”的手法,但她却还是冷静地说道:“我想提醒下各位,林冬梅同学可不仅仅只是一名京城大学的学生,我们大学生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她同样还是京城作协的正式成员,并且在入学前一直担任江南省省报及桃江地区和桃江市等地方报纸的通讯员。顺带说一句,最近刚刚创刊就走红京津地区的《京城传奇》,林同学也是创始编辑之一。难道这样的能力还不足以让我们破格选用?什么时候我们大学生通讯社也沦为按资排辈的养老院了?顺带我可以提醒各位,你们当然可以将这个专题的主导权从林同学手里拿走,但是你们有没有考虑林同学转身
第(5/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