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第(2/6)节
道,“我起初对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憧憬,但现在滤镜已经破碎,我不想再留在这里了。”
周晓沉默了几分钟,随后说道:“如果你对你这个决定不感到后悔的话,我支持你。”
“那我们现在回家吧?”林冬梅说道,“我现在得马上找个单位接收我了,要不然我就是‘盲流’了。如果被街道办的人知道了,他们就要遣返我回原籍了。”
“你就别在这里胡说八道了!”周晓拿过林冬梅的行李说道。
第443章有人路见不平
“有人申请主动退学?”文学院院长办公室里,院长一脸诧异地看着手上的声明信。“她为什么要主动申请退学?我不相信有人会辛辛苦苦考进来之后又莫名其妙地退学!”
院长助理其实已经看过林冬梅的退学声明,只是林冬梅并没有详细地说明事情经过,所以起初助理也是一头雾水。但在经过她的一番调查之后,她被其中的事情给震惊到了。她也是女性,所以她对林冬梅的遭遇是感同身受。
“因为这位同学在校内受到了某些人的不公平对待,在抗争无果之后便对学校失去了信心。为了不让自己最后遭受不公正的处罚,她选择了主动退学来抗议。”助理回答道。
“你将事情经过好好地说一遍,我要知道我的学生到底受了什么委屈!”院长说道。
助理将自己从林冬梅同学、保卫处、学工办等地方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最后颇有感触地说道:“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感到绝望,何况她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别说你绝望了,连我都大大地失望了。”院长冷笑道,“时至今日,学校里居然还有这样的人存在着,这真的是我们身为老师的最大失误!也无怪乎这位林冬梅同学心灰意冷,说到底还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没有做到该做的事情。”
助理没有接院长的话,毕竟以她的身份也不方便批评什么。
“这,跟我去一趟校长办公室。”院长站起身说道,“这件事已经不是我们文学院的事情了,学校现在非常有必要地对校内某些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清退和教育了。”
林冬梅“退学”到家的第二天就拿着自己的单肩包上了公交车,她今天是去《京城文学》交稿的。
这篇稿件带有一点先锋主义的色彩,因为林冬梅故意模糊了故事的背景。1980年代兴起的这批先锋主义作家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笔下的所有故事几乎都是发生在这里。
林冬梅自然也受到了这种影响,她在一个虚构的桃花湾世界里描写了一个女青年从刚刚毕业的茫然到工作之后的坦然。她没有刻意去描写大时代的种种,却通过女青年的生活变化和精神改变在透露着实际所发生的一切。
林冬梅对这篇短篇小说非常满意,女主角有自己的影子但却不完全是自己。同时又和时下流行的“伤痕文学”及“寻根文学”拉开了距离,显得有那么一些些特立独行。
风波结束后,备受摧残的文坛开始慢慢复苏,而此时的主流小说基本就是“伤痕小说”和“寻根小说”。“伤痕小说”主要是描写人在那个时代被伤害的经历,而“寻根小说”则是描写人们经历那个时代之后对过去美好的重新探寻。这两类小说本来是诞生于对风波时期的反思,原本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正如网文一旦某题材走红,全网都会跟风一样。传统文学圈也是如此,绝大部分作家都还是会跟着主流走。可渐渐地这两类小说就变得有些变味,“反思”变成了“诉苦”。并不是作者不能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自己的苦难,可如果一味展示苦难而没有更深层次的批判,那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就有局限了。甚至有些作者为了凸显自己的作品,故意卖弄苦难,甚至将苦难塑造成“奇观”,这就导致了读者渐渐对这两类小说的反感。
“你这篇小说写得很不错。”何志放下稿纸,颇为满意地说道。“你没有刻意在小说里表现苦难,而是通过主角的一次又一次站起来来展示苦难并不可怕。
第(2/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