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2/2)节
但棍棒不会,如果李国强与凶手发生扭打,刀具在捅伤李国强的同时还会捅伤凶手自身,从而留下凶手的dna信息,对凶手来说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手持棍棒,确实比刀具安全。
这也足够说明凶手在作案的时候,内心曾产生过一点点动摇。
顾城捧着笔记本抬头:“杀害李国强的是女性,李国强的死亡时间早于胡良,凶手作案后将李国强丢进井里,没有任何掩埋措施,与胡良案相比较,凶手在杀人这方面还不算熟练。看起来确实不太像是同一人所为。可李国强和胡良都被割掉了生|殖|器,这一点却异常巧合。”
秦晏:“你一定要坚持凶手是同一个人?”
“我有这个想法。一个人杀人,第一次会出现动摇,也不敢下重手,那如果这个人心中的怨恨没有消除,还想再杀第二个人呢?”顾城看着秦晏,“李国强和胡良的死亡时间相差八天,这八天里,凶手的作案手法升级了也不好说。假设李国强的死是凶手第一次作案,在紧张和纠结过后获取了杀人的快感,短暂的快感和紧张交织,给人的神经带来刺激,等主导快乐的多巴胺分泌完成后,人的心情又再次跌落谷底,凶手会不会再一次作案,以获取类似的快感?”
秦晏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样的作案心理更适用于连环杀人的凶手,而连环杀人的案件,作案手法通常高度相似,甚至作案的时间都会出现一样的规律,比如间隔的天数大体一样,死者出事的时间大体一样。而在李国强和胡良的案子里,并没有一处能够与连环杀人挂钩。”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