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第(2/3)节
叶秋莹本不想理会,可那人偏偏摔在自家门前。
三三两两的乡亲提着油灯出来,似乎是有人掉进了沟里。
等叶秋莹出来时,两三个壮汉已将摔得七荤八素,满身泥巴的中年男人拉了上来。
张平生扶着后腰,呜呼哀哉显然摔得不轻。他猛然看见叶秋莹站在篱笆门前,很想唠叨几句——门前烂泥巴路也不整整,害他连滚带爬摔了好几个跟头。
可一见女孩头上绑着白布条、面容憔悴,顿时歇了心思。
这丫头刚没了妈,哪里还有心思管泥巴路?
“秋莹,你头咋啦?”
叶秋莹对眼前的中年男人有印象,原身甚少与人接触,寥寥几个想要记不住都难。
此人是柳桥村的村队长张平生,早年当过民兵,性格也算豪爽,原身母亲的后事,多亏有他帮忙。
“张叔,我没事,就是不小磕了下。倒是您,没摔伤吧?”
“没事,你叔我皮厚着呢!”
张平生嗓门大,这一声下来中气十足,围在四周的乡亲也知道人确实没事,顶多也就皮肉伤。
刚才第一个跑下去救人的男人,忍不住调侃:“张队长,谁让你天黑了还不回家,怪不得掉沟里。”
说起这事,张平生就糟心。
最近村里在动员通电的事,村主任补贴申请都交了上去,只要家家户户添点钱,电就通了!
偏偏村大会开了好几回,也没人愿意听,几个村干部只能轮流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乡亲们白天都在地里干活,天黑了才在屋里头,他们只得一家一家摸黑跑,黑灯瞎火摔跟头事小,撞上个啥畜生,魂都能吓没。
要是能通上电,村里有个啥事,广播直接一喊,多方便多省事。
上个月,镇上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屋里电灯一拉,比煤油灯不知道亮堂多少倍,乡政府门口的路灯都装了好几个,哪里还需要摸黑?
怪就怪柳桥村太穷太偏,一听到通电要掏钱,通电后还得交电费,直接关门撵人,说啥都不同意,还说什么天黑就盖被子睡觉,拉什么灯?
他嘴皮子都说破了,愣是没人乐意听,平白闹了个讨人嫌。
张平生没好气捡起地上的手电筒:“要不是我手电坏了,怎么会掉沟里?”
说时,张平生心疼拍了拍手电筒。
这玩意少说也要五块钱一个,丢肯定是舍不得丢,乡镇附近没有人会修手电,他还得跑一趟县城找修理工。
先前调侃的男人,见张平生一脸心疼擦拭,埋汰道。
“张队长,通电交的钱都能买好几把手电筒,交钱不见你心疼,一个破手电筒你心疼个锤子?”
“去去去,这都是两码事,电得通,手电筒也得修!”
两人笑骂间,忽然一个声音响起。
“张叔,要不我给您修修?”
女孩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刚好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登时惹来频频注目。
“秋莹,你会修?”
张队长惊讶归惊讶,但也没有全然不信。
毕竟秋莹她爹当年的手艺,在青源镇一带也算有些名头,这丫头打小就爱跟在她爹后边敲敲打打,没准真学了些本事。
“要不我先试试?”
试?
试试就逝世。
张队长欲言又止,犹豫片刻,干脆死马当作活马医,一咬牙将手电递了过去——能修,谁还乐意再掏钱买一个?
至于叶秋莹,一脸平静内心毫无波动。
修手电对于她来说,确实有些小儿科,像极了小孩儿玩玩具,有些闹着玩。
她本来不想多管闲事,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回不去现代,她还得挣钱养家。术业有专攻,靠专业挣钱,肯定会涉及不少专业知识,与其想方设法藏拙,还不如慢慢展现,让大家潜移默化接受,也不至于一上来就反差太大,惊骇世俗。
要是别人问起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