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节

第(3/4)节
情况了。”

    何似飞能听到的,陈竹基本上也全听完了。等两人吃完饭,走在路上后,陈竹迫不及待道:“似飞,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你年纪小,算是蒙童,要是能进县学的话,那简直……太好了!”

    何似飞觉得此事不会如此容易。

    县学是因为门槛高,有硬性要求,才能让许多县城的权贵插不进手。一旦降低了‘录取’门槛,报名的人定然趋之若鹜,那么……名额自然不会落在他这个毫无根基、背景的外来户身上。

    何似飞想,他得想办法了。

    第23章

    行至路上,何似飞又听到不止一波前来散步的书生们在讨论县学收蒙童的事情。

    这些书生们年纪有大有小,大的看起来约莫三十余岁,小的则有跟何似飞差不多年岁的。

    何似飞眼尖,见他们不少人身上都带着有‘县学’标记的木牌,看起来至少都是正在县学念书的秀才了。

    也对,既然是县学要收蒙童,最先知道此消息的自然也是县学中人。

    陈竹瞧着有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还在垂首跟十二、三岁的少年讲话,他们似是争辩,又似是讨论,看起来不像是父亲与孩子交谈的状态,不禁有些奇怪。

    毕竟,以他们仅有的见识来看,三十多岁与十二、三岁的组合,一般都是父子或者师生关系。

    但父子、师生关系的话,年纪小的那个定然不能以强硬的态度反驳、批评大人。不然就是忤逆。

    陈竹奇怪之余,赶紧收回目光,伸手拽了拽何似飞的衣角,悄声说:“似飞,他们怎么争辩的如此大声,不怕被人看了笑话吗?”

    何似飞刚开始没理解陈竹这句话,直到陈竹悄悄给他点了点那还在争执的两人,才恍然会意了陈竹的话语。

    是了,在这个时代,如果儿子当街忤逆父亲,那不仅是儿子的错,也要怪父亲管教不严,是会被外人瞧见了笑话的。

    何似飞摇头,道:“他们的关系非你想的那样,你看,那少年腰间悬着一枚木牌,上面隐约雕刻了咱们县城的名字。方才在小摊上吃馄饨,那两个说起县学事的青年也带有此腰牌。想必,他们都是在县学念书的同窗。”

    而非父子。

    同窗之间讨论争辩,再正常不过。就连关系好如高成安与陈云尚,都有为一件事各执己见的时候。

    陈竹这回神情比方才还要错愕,他不敢置信:“怎么、怎么会,县学不是要秀才身份才可进入的吗?他、他年纪看起来跟你一般大……”

    在这个时代,考中县试、府试、院试才能获取秀才功名。其中,县试、府试基本上一年一场,院试三年两场——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考生们考取功名的年纪。

    像高成安这样能十五岁考过县试,成为童生的都算拔尖儿。那么……能十二、三岁就考中秀才的,称一声‘奇才’都不过分!

    并且,不是所有秀才都有资格进入县学的。

    陈竹身份毕竟是书童,就算对读书、搞学问的事不敏感,也大概知晓进入县学的条件。

    ——陈云尚就经常把他要考中秀才前两等,进入县学念书的事情挂在嘴边。陈竹跟着耳濡目染,都知道了不少。

    秀才分三等,分别为‘廪生’、‘增生’和‘附生’,其中,‘廪生’是成绩最好的一波人,一般只有十位左右,每月都有公家发粮食与月银;‘增生’则是排名在十位之后的秀才,公家并不给他们提供粮食,但他们与‘廪生’一样,都有进入县学学习的资格。

    排在最后的‘附生’,就是最普通的秀才公,有功名在身,可以参加乡试,却并无银子、也不能进入县学。

    根据陈云尚打听到的消息,陈夫子当年是考到了‘增生’之位,获取了进入县学学习的资格。虽说他之后一直都未曾考过乡试,成为举人,但因为熟悉县学的教育方式,再加上那段时间县学教谕人员紧缺,便留在县学当起了教谕。

    陈竹越是不敢置信,就代表他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