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6节

第(1/3)节
    3:《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

    《旧唐书·张行成传》:中宗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太子自鞫问处置,太子并自缢杀之。

    《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第63章太平公主

    “我,篡位登基。”

    武三思愣在原地。

    ——明明知道张宗昌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佞臣,明明知道他会害死的自己的孙子乃至侄孙,可还是要将他召在身边伺候?

    姑母的心,就这般冷硬,这般只顾自己享受?这般不顾子孙后代的死活?

    精于曲意迎奉的人久久没有说话,武瞾懒挑眉,斜了一眼尚在震惊中仍不曾回神的武三思,“怎么,你想抗命?”

    “臣不敢!”

    武三思连忙回神。

    是了,姑母就是这个样子。

    铁血手腕,杀伐果决,处处以自己为先。

    孙子?

    侄孙?

    呵,她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在心上,又怎会在意下一代的死活?

    他早就不该对姑母抱有任何幻想的。

    武三思肩膀微微一颤,“臣这便将六郎寻来,让他在姑母身边伺候。”

    ——所谓的佞臣到他口中已经变成稍显亲厚的六郎。

    “太平公主到。”

    廊下传来小黄门尖细的声音。

    武瞾抬手。

    武三思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拱手垂肩退出内殿。

    太平从殿外走进来,俩人正好走对面,武三思见了太平,笑容堆满脸,殷勤向太平道,“二娘过来了?姑母念叨你好久了。”

    太平素日不喜武三思,觉得他太过谄媚,但今日听了铜镜的那些事,又被婉儿一针见血开导,她对武三思已不像过去那般抗拒,见武三思向自己行礼,便微颔首还礼。

    千娇万宠的小公主甚少对自己有好脸色,武三思有些意外,圆滑如他,眸光微转,不着痕迹向太平卖了一个好,手一指殿内,压低声音向太平道,“我受姑母之命,要将张宗昌带到宫中伺候。”

    太平眼皮微抬。

    ——阿娘果然还是要张宗昌。

    意料之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阿娘要的是绝对的权势,绝对的生杀予夺。

    天幕将张宗昌做的孽广而告之,她正好借张宗昌的存在昭告天下——

    她才是这个王朝真正的主人,她的一言一行决定着九州大地的命运,而非天幕神迹。

    天幕预警又如何?

    她说张宗昌是忠臣好人,张宗昌便是忠臣好人。

    ——纵然是天幕,也不得越过她半分。

    这便是藐视天下的圣人威仪。

    她与阿娘,的确是差很远。

    但她会以最快的速度追上阿娘的脚步。

    太平抿了下唇,温和向武三思笑了笑,“多谢表兄告知,我知晓了。”

    往日她最看不上的人,此时成了她需要拉拢的对象。

    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便不能受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影响。

    ——没有讨厌不讨厌,只有有用与否。

    阿娘最后立三兄为太子,是因为三兄与武家联姻,三兄登基,武家才不会被清算。

    ——三兄能做到的事情,她为什么做不到?

    太平对武三思颇为温和。

    一句表兄与道谢,武三思受
第(1/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