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第(2/3)节
:“学生已经想好了。”
季先生捋须:“几分把握?”
梁源沉吟:“八分。”
他研究过历年县试试题,也在过年期间与苏青云就县试试题深入探讨过,八成把握算是一个保守的回答。
季先生什么都没再说,只挥了挥手:“你只管尽全力,其他不必多想。”
梁源躬身作揖,语调恭敬:“是,学生知晓。”
两日后,梁源同方东以及私塾的另外三位同窗前往县衙的礼房报考。
礼房的胥吏递给他们一张纸,即“廪保互结亲供单”。
季先生本身就是廪生,给他们作保自是不成问题。
梁源和方东知根知底,其余三位也都是品行端方之人,五人互结作保,再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家族履历以及身面特征。
末了又将廪保文书出示给门斗,得到儒学的认印。
两处共交了二百来文,便报名成功了,只待二月廿二那日,奔赴考场。
第18章
报考过后,梁源几人进入冲刺阶段。
季先生特意给他们几人开小灶,针对县试的考题做专项训练。
原本梁源申时便可放课,现在几套题做完,再回家已经戌时了。
梁源也没多余的精力再熬夜苦读,吃完苏慧兰准备的爱心宵夜,匆忙洗漱过后倒头就睡,雷打不醒。
就这样过了月余,县试的日子如约而至。
梁源一行人在二月廿一这天来到县城,客栈是提前订好的,离考棚不算远,一刻钟左右的路程。
苏慧兰不放心梁源,也跟着来了,住在梁源的隔壁。
其他八位同窗也有家长随同,只方东是独自一人赶考。
梁源暗觑了方东一眼,见他神色如常,甚至在察觉到自己的注视后回以一笑,就放下心,没再多想。
这一晚,他们都点到为止,没有学到太晚,戌时就熄灯入睡了。
按道理,梁源是应试教育的合格品,十几年来经历过大大小小几百场考试,考前向来心如止水,可当他熄了灯躺在床上,还是有几分紧张感。
梁源长呼一口气,静心凝神,摒弃一切杂乱的思绪,不多时便进入了梦乡。
一夜好眠。
次日寅时,考棚鸣发头炮,县试正式拉开帷幕。
梁源已经起身,正在检查考篮,确保考试用品齐全。
苏慧兰递上用油纸包好的酥饼,搓了搓微凉的手心:“东西都带齐了吧,文房四宝一个都不能漏,还有这些酥饼,写饿了可以吃一块,垫垫肚子。”
明明考试的是梁源,苏慧兰却比梁源还要紧张。
她昨夜几乎没睡,翻来覆去惦记着源哥儿的县试,今儿又一大早起来,借用客栈的后厨做了酥饼,眼底都是青黑一片。
梁源看在眼里,接过酥饼放入考篮:“我记下了,该带的也都带齐了。娘您回屋补补觉,醒后要是无聊,就四处逛逛,等这五场考完了,咱们就回家去。”
苏慧兰望着衣衫单薄,身姿挺拔的源哥儿,只一味地笑着:“诶好,娘都快三十的人了,你就放心考试去吧。”
梁源笑笑,母子二人下楼吃早饭。
方东先他一步,已经坐下开吃了,见梁源过来,忙招手:“源弟,婶子,过来这桌。”
拼桌吃完早饭,距离头炮已有一个时辰,考棚鸣发了第二炮。
梁源一行人拎着考篮,赶赴考场。
正值仲春末,又逢倒春寒,一跨出客栈,冷风扑面而来,吹得人打了个哆嗦。
以防出现考试夹带的情况,靖朝科举不论哪一场,考生一律不允许穿戴厚重的衣裳。
方东吸一口凉气,苦笑道:“多亏了源弟的广播体操,近来我身体健壮许多,否则还真不敢保证能受得住寒。”
梁源拢了拢衣袖:“所以说,科举不仅考察能我们的学识,对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力也是极大的考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