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1节

第(2/3)节
首都也在搞开发,到处都在挖。”

    程蔓心思一动:“首都现在房价贵吗?”

    “贵,随便一间房就要几千块,房租也高,我租的四合院,就巴掌大的一间屋子,房租就要十块钱。”

    在《经济日报》上班看着光鲜,实际上工资并不高,李文欣每月收入扣掉开支,三十块都剩不下来。

    如果有房,一个月攒三十不算少,但对没房的人来说,这点钱很难在首都扎根。

    有时候李文欣也会茫然,想自己去首都是不是错了,如果留在程蔓辅导班带课,她一个月挣的不一定比现在累死累活少。

    可每当看到自己写的文章上报纸,李文欣又会庆幸自己到了首都。

    只是一谈到房子,李文欣难免忍不住叹气。

    程蔓思索了下道:“我看新闻说深市现在有了新的购房政策,可以借贷买房,自己付部分首都,再借部分钱,借的钱按照固定利率,每月还贷。我还看到说国家有意在其他城市推行这样的购房政策,你如果想买房,可以考虑这办法。”

    “你说的这事我知道,但这样盖起来的房子,售价本来就不低,就算是首付,以我现在的工资也很难拿出来。”李文欣无奈道,“而且一个人供房对我来说有点吃力。”

    程蔓问道:“你不打算再找对象?”

    “暂时没这想法。”

    “那你过几年再看吧,房价肯定是会涨的,这几年买房多贵都不会亏,如果手上的钱实在不够付首付,找朋友借一点也行,可能前几年会比较难,但长期来看肯定能赚。”

    李文欣自己也是学经济的,现在做的工作又跟专业有关系,程蔓说的这些话,她自己也能看明白。

    只是很多时候,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狠下心去做又是一回事。

    李文欣叹气道:“我再考虑考虑吧。”

    “嗯……”

    聊完房价,两人点的餐也差不多好了,李文欣拿起筷子挟起土豆片,一吃便拖长声音「嗯」了声:“好吃,你还记不记得咱们上大学,燕子美食馆的老板还在纺织厂门口摆摊那会,咱们隔三差五去那吃东西。”

    “当然记得,最开始还是我带着你们去吃的土豆片。”

    “没错。”李文欣点头,又突然问,“你这几年跟杨敏有联系吗?”

    程蔓摇头:“没有,你跟她联系上了?”

    这时候越洋电话可不便宜,信件往来也不容易,隔着万水千山,父母子女都可能失联,何况她和杨敏只是朋友。

    李文欣也摇头说:“没有,不过我之前采访过一个人,对方跟她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知道她的消息。”

    杨敏是八一年出国读研的,算起来已经有五年,已经参加工作并不稀奇,程蔓问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她在华尔街上班,应该已经拿了绿卡。”

    朋友过得好,程蔓应该为她感到高兴,但杨敏是公派出国的,按照规定,她毕业后应该直接回国。

    程蔓问道:“她这样不违约吗?”

    李文欣一愣:“应该算吧,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其实这几年出国的,像她这样留在国外的人不少。”

    在这个年代,很多国人都觉得外面的月亮比国内圆,不止出国留学的不愿意回来,国内家庭条件好的,也有很多想出国移民。

    两人只是普通人,干涉不了其他人做出的选择,没有就这件事深聊。

    不过说到杨敏,程蔓也想起了一件事:“我前段时间也听说了一个消息,跟徐坤有关的。”

    一听这名字,李文欣脸色沉下来,没有吭声。

    有些夫妻分开后还能当朋友,也有些离婚后恨不得你死我活,李文欣和徐坤之间虽然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却也当不成朋友。

    反正李文欣不希望徐坤过得好。

    程蔓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继续说道:“他从美国回来了。”

    李文欣闻言一愣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