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1节

第(2/3)节
吴两家并不欺负他,带了水和干粮上路,还要招呼他一起吃。

    赶车的是莫爹,带着莫布,吴家则让吴婶的大儿出来。

    林殊文坐在靠外侧的一角位置,莫布担心路途颠簸把他颠下车,道:“殊文,你跟我换位置吧。”

    吴家大儿看见一个瘦弱的哥儿做最外头也过意不去,同样想跟他换位置。

    林殊文忙道:“不用,你们继续坐稳就行,我不妨事。”

    车里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林殊文没有私下跟吴家的后生们相处过,此刻难免不自在,不想说太多话。

    他一会儿安静盯着脚边打包起来的粮食,一会儿又朝车外看,道上陆续跟着从四面八方进城的马车、驴车和牛车。

    城里限制马车驾驶的速度,是以从各地赶来县城交纳赋税的人在城门停下。为了避免城内拥挤,守城的士兵让百姓下车,叫每个人自己把谷物和绢布带去县衙交。

    林殊文推起板车排队进城,顺着人群的方向很快走到府衙外。

    他加入队伍当中排队,半盏茶的功夫往前挪几步。

    莫布抱着绢布站在林殊文身后,感慨万千。

    “如今排队比过去快了许多,前几年光是清点粮物就费去不少时间,那一次抓了好几家瞒报人丁的,被官差拖到街上一顿打,弄得人人自危。大伙儿都各自检查粮物,不敢漏半斗粮,更不敢少交半文钱。”

    约莫一个时辰,林殊文向府衙交纳了赋税。

    莫布道:“等等俺,交完后俺带你去馆子里吃碗面!”

    于是两人结伴走去一家面馆,这顿面莫布怎么说都要他来请,不让林殊文付账。

    “你给俺家又送肉又送西瓜,俺娘千叮万嘱要带你在城里吃一口,钱都给俺拿着了。”

    于是林殊文点一份常见的阳春面,八文钱。

    莫布摸摸脑袋:“那俺也要一碗。”

    他娘给了他二十五文,可以吃肉面的。

    “殊文,不加肉么?”

    林殊文摇头:“不吃。”

    莫布盯着少年看了好几眼,道:“你的气色比最初刚见面的时候好多了,当时脸白得就跟霜似的……”

    面前的少年肤色虽白,但与当初的苍白不同,整个人看起来明亮许多,逢人偶尔露出一抹内敛的笑容,都会让他下意识跟着傻笑。

    两人在面馆吃了面,莫布领着林殊文去市集。

    “俺爹要往家里添些油盐和肉,咱们逛会儿,若缺什么就买。”

    林殊文正有此意。

    他先去杂货铺子买了油盐酱料,时节炎热,又去米铺买莲子赤小豆菉豆此类的粮物。

    每逢夏季,莲子菉豆粥可口又解暑,他从前就喜欢喝,如今和严爷相识,想趁对方来家里的时候请对方喝一碗这样的粥消暑。

    林殊文和老板要了一斤糖,整整一百二十文钱。

    莫布睁圆眼睛,挠挠后脑说不出话。

    平常人家,手上的钱都死命攥起来,逢年过节吃顿好的,拿出来的钱大都拿去买肉,极少买这类精致又不抗饱的粮物。

    林殊文知挣钱不易,不过既是给严爷吃的,又没有那么不舍了。

    经过路边的摊子,林殊文看见有人在卖发簪。

    他拿起一把木簪子,木质是常见的木头,簪顶雕着素简的花纹仰视,细看下不算精致。

    妇人问:“小哥儿可要买木簪子?”

    林殊文道:“我要这一支,多少钱?”

    妇人道:“十二文钱。”

    似乎怕他不买,又连忙出声:“这簪子好看,雕小花儿呢,别在发上很精致的。”

    林殊文买了一支木簪子,莫布常见少年用发带束发,不由道:“好像还没见过殊文别发簪的模样。”

    林殊文把簪子收好,转头问:“阿布,村里可有人卖木头,就是一些寻常的木头。”

    莫布道:“俺家就有,周围种树的多少都有些木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