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节

第(2/3)节
文学作品,就只有想象。

    这夜谈陈兰君没参与,只是静静地听。

    左右她是没有“出国热”的,就凭她现在边做生意边学习的绩点,那也出不去。她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有课就好好上课,没课就去照看一下第四食品厂的生意。

    由于香江与鹏程那边的销路慢慢打开,现在第四食品厂的生产任务排得满满的,还没满一年,已经实现了原先的承包额。

    童彤与庞小芃过来榕树下向陈兰君汇报。

    “任务完成了,”童彤说,“可是上级领导给我们来年的销售指标——”

    她面露难色:“比之前翻了一倍。”

    “这没道理啊?”陈兰君吃惊道,“哪有来年就翻一番任务额的?”

    从前也没听说过要上缴的利润额能涨那么多的。她忍不住问:“是……有什么力量妨碍吗?”

    别又是像钱厂长那样的搅屎棍心有不甘吧?

    庞小芃叹气:“也不算是特别针对我们,打听过来,其他厂的任务额也有增加。一问上面就说我们这边算加得少的,北边的什么企业,那才加的厉害呢。”

    抱怨虽抱怨,但这也不是什么完全实现不了的目标。陈兰君想了想,说:“一步一步来吧,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等到香江那边的零食店开起来,出货量肯定还要增加的。

    周末,收到鹏程那边拍来的电报,说房子手续办好了,询问牵户口事宜。

    陈兰君才恍然大悟,太忙了,都忘了报告爸妈这个好消息。

    原以为爸妈会很高兴的,然而收到的回信,却不尽如人意。

    “购房迁户口一事显得很突然,”妈妈郑梅的笔记,“我和你爸在村办企业有自己职位,倘若忽然成了非农业户口,应该就无法继续做这边的工作。现在时局也不是很好……”

    看到这里,陈兰君皱了皱眉。

    就是省会的国企,像第四食品厂的指标都升高了那么多。那像爸妈村里的厂子,只怕要上缴的利润额只会更多。

    时局震荡,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大概会更严重。村里的家具厂,怕生死也遇到了难关。

    她将信纸收好,做了一个决定,要趁着国庆假期,回老家去看一看。

    第104章

    按照现在的放假休息条例,“一周工作六天,星期天休息”,且国庆节只放两天假……

    陈兰君另外请了两天事假,连上周日,凑了个五天,方才登上回家的列车。

    抵达时是下午,陈兰君伸了个懒腰,打量着一年有余的小县城。

    说实话,建筑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县中心多了一栋六层楼,那是邵清和之前返乡时捐助的县医院新大楼。还多了一些电线杆子,乱糟糟地分割着蓝天。

    街头有年轻人穿上了喇叭裤,顶着一头秀发,在一些老人诧异的眼光里,骄傲地招摇过街。

    正巧是赶墟的日子,从火车站出来,主街两边挤个水泄不通,提了篮子卖鸡蛋的,卖小菜的,卖纳的布鞋的……异常热闹,耳边嗡嗡作响全是谈买卖的乡音。

    她从街边过,买了只烤红薯,捧在手上吃。吃一半时路过国营商店,听见一个人用粤地方言骂街。

    “神经病,都秋天了,电风扇统一调价。”

    扭头去看,果然电器柜台的前边贴出了一张大红纸,写着“接上级通知,电风扇从今日价格起上涨5。”

    陈兰君哑然失笑。那一边,小贩们在那边热火朝天的砍价谈价;这一边,价格的变动还是全靠上级的“计划”。这确是转型中年代的独特风景。

    填饱肚子后,陈兰君另外买了半只用荷叶包着的叫花鸡,直奔县中学,来都来了,肯定要顺带见见小妹竹君。

    正是上课时间,门卫室的人有点不情愿理人:“上课时间,不能进学校的。”

    “我是来找我妹妹的。”陈兰君掏出随身携带的学生证和介绍信。

    瞧见“明德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