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5节

第(2/3)节
价增速的年代,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着一地午后的阳光,陈兰君静静地思索。

    邮递员的声音打破沉静:“是陈、陈小姐家吗?有你的信。”

    是邵清和寄来的信。

    一如前两封信一样,问候她,并交代一些近况。

    “……因家父患病,我暂时不能离开。夜里常去维多利亚港边散步,伴着海浪声观一轮明月,只觉得身边少了点什么。倘若你在就好了。但想到一样的月光也同样照耀着你,又稍稍有些欣慰。”

    看过信,她将信笺折起,走到窗前。

    还没到月亮出来的时候,日光倒也温柔。

    倘若姐姐那边能搞定通行证,那么暑假时去一趟香江,似乎也不错。

    第90章

    办理赴香江的证件是个漫长的历程,一直到六月,凤君才来信,轻描淡写说已办好。

    出发之前,陈兰君将自己的大半身家汇给凤君,请她设法将其换成港币。

    仍旧是之前乘坐的那一趟列车,火车上的人却比去年乘火车时多了一些——座位都坐满了。没有座位的旅客就只能站着,或将自己的土绿色帆布旅行袋往地上一扔,垫着坐。

    陈兰君很早就上车了,占了窗边的一块风水宝地。

    这时候火车速度慢,要八九个小时,夏天天热,沈牡丹特意洗了一网兜黄瓜让陈兰君带上车,又可垫肚子,又清凉解渴。

    她把黄瓜吊在火车墙壁上的小挂钩上,闲了就拿一根咔嚓咔嚓地啃,顺带听一听旅客闲聊。

    邻座是两个二三十来岁的男人,聊得热火朝天。

    “你是单位动员过来的?”

    “是啊,”稍微年轻一点的叹了口气,“领导开了会,动员干部来鹏程,结果总共就不到10个人报名,我们单位没人肯定。结果我们单位领导就硬是做我的思想工作,说我现在没成家,就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然后我就在这了。”

    他抱怨道:“老哥你说说,这跟之前知青下乡有什么区别?一下子把我从省城弄到这个么小地方。”

    年长一点的安慰他:“都到这来了,就放宽心。”

    “老哥你呢?也是被单位动员来的?”

    年长的笑:“我啊,我是自己报名的。我在我们厂坐冷板凳坐了五年了,这次听说那边招工程师,而且说工程师来了就可以分到两房一厅,家属还解决户口安排工作,我老婆是农村的,我就索性过来看看,反正都说是来去自由,要是实在不想呆,买票走就是,票还报销。”

    竖着耳朵啃黄瓜的陈兰君听见这话,感觉手里的黄瓜都不香甜了。

    要是加速毕业就好了,混个工程师的名头,至于要花那么多冤枉钱买房?

    年轻的那个撇了撇嘴,说:“分房倒是分,但是……”

    他压低了声音说:“那房没法住啊。我和你说,来之前我打听过,去年不是第一批来的人分了房,房子修得像模像样的,都好几层。结果进去一看,自来水没通,电没通,厕所都用不了,住个楼房还得天天爬楼梯去倒夜香,搞到后面那批都拒绝入住。”

    工程师咋舌:“不是吧,三通一平都没建好,就光弄个楼啊?”

    “没经验啊。”年轻的说,“不过听说吸取了教训,之后就有经验了。诶,反正我现在暂时不打算迁户口,这个地方能呆多久也不知道。”

    工程师说:“看看情况吧,不行就走。”

    两人颇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至少这二十年待在鹏程是有好处的。”

    一个清脆的女声忽然响起,两个人转头去看,靠窗的年轻妹仔笑盈盈地望着他们。

    工程师瞧她年纪小,把声音放轻了问:“怎么说?”

    陈兰君手托腮,说:“今天还是小县城,明天说不定就是大都会了,这就跟以前到西部挖金子的美国人一样,来得越早越好。”

    “你怎么知道?那也未必啊。”年轻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