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3节

第(2/3)节
    陈兰君想了想:“也行。”

    达成了出门的目的,可以向阿妈交差,赵宏整个人显得很悠闲,问:“有没有什么要我做的?”

    “还真有,”陈兰君转头看他,“是你很熟悉的工作。”

    赵宏眨巴眨巴眼:“什么呀?”

    “摆摊咯。”

    回到榕树下,还没进门,就听到一阵谈笑风生,庞小芃正在和好几个年轻人说话,瞧见陈兰君与赵宏来了,立刻从椅子上起身:“兰姐,我和他们都说好了。”

    都是之前摆知青小摊时熟悉的老面孔,见到她,一个个都亲切地喊“兰姐”。

    陈兰君一一打招呼,双手合十:“这会真是要麻烦大家了。”

    “哪有,”一个高个子说,“又有工钱拿,又能帮兰姐的忙,为什么不来。”

    庞小芃说:“我和他们都说了,等一下排一个表,把摆摊的时间的地区分一下。有的要去乡下过年的,就直接把东西带过去。”

    陈兰君指一指赵宏:“还要加个人哦。”

    庞小芃看他一眼,笑着说:“好呀,让宏哥忆苦思甜一下。”

    赵宏说:“我没问题啊,只是……到底摆摊卖什么?”

    陈兰君从里面的杂物间提溜出一个红色纸包:“新年大礼包。”

    说是新年大礼包,其实比较简陋,就是用有年味的包装把糖果饼干糕点之类的全包起来——都是库存,上边特意系了彩色丝带,瞧着还挺好看的。

    赵宏接过来大礼包,一拎,就明白了:“这东西,倒很适合过年送人的。”

    “是吧,我们也这么想,”那个高个子笑着说,“兰姐,要么,你先卖我两包吧,我带回去给爸妈。”

    “我也想买三包,感觉还挺好玩的。”

    ……

    于是莫名其妙,先在熟人的范围内卖了好几十包。

    除夕前一天,忙碌了许久的庞小芃和童彤都回家紧急准备年货,榕树下的房子一下子显得空旷了许多。陈兰君清晨起来,听了小半天的爆竹声,最终出了门,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街市上全是人,无论是腊味店、饼铺还是商店,都人头攒动。

    行到一家老字号饼铺前,她停下了脚步,想了想,一头扎进排队购物的人群之中,想买点萝卜糕之类的点心。

    这一种老式饼铺,里面的点心都是散装的,没什么包装,一种口味的点心整整齐齐码在一处,由售货员按斤称好了给顾客。因此销售的速度比较慢,队伍也比较长。

    有家人在家等着的顾客,就有些着急,不住地往前望,嘟囔着“怎么这么慢”之类的。

    陈兰君倒不慌不忙,藏在队伍里,随意打量着身边的人。

    排在她前面的是一对母女,女儿大概上小学,扎两个小辫子,辫子上还有红头绳。

    陈兰君的目光在那红头绳上停留了片刻。

    这倒令陈兰君想起妈妈郑梅。

    小时候过年,她总爱搬两三把板凳,放到院子里,借着天光给陈兰君和小妹编辫子。一边哼唱着“扯上二尺红头绳,欢欢喜喜扎起来”的样板戏曲调,一边将女儿们的头发用心地编成麻花辫,编好了,扯一扯小辫子,笑着说“真好看”。

    然而上中学之后,陈兰君嫌土,不愿意扎红绳了,郑梅只得作罢,哼着“人家的姑娘有花戴”去蒸年糕。

    想到那个忙忙碌碌的背影,陈兰君情不自禁笑了一下,转而又有一点点惆怅。“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春节,有一种刻在骨血里想要和亲人团聚的渴望。

    还是有点想他们。

    她望着和母亲叽叽喳喳说话的小女孩,轻轻叹了口气。

    等忙完了这一阵子,还是找机会回家去看看。

    排了许久的队,顶着售货员不耐烦的目光,陈兰君每种口味的糕点都要了二两。

    咬了一口萝卜糕,陈兰君不禁感慨,幸亏第四食品厂库存的糕点不是这些,否则很难处理出去,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