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节

第(2/3)节
做到家家普及的年代,于县城乡村而言,最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形式反而是放电影。县里的电影院无论放什么,都能坐得满满当当。乡村里,只要是农闲的时候,隔上十天半个月,准会有电影放映员带着一盘胶带,在村口晒谷坪里支起一张大白布当作荧幕,放电影。

    家家户户提着板凳,早早地去抢占位置。电影内容,无论是情节、还是男女主人公的穿衣打扮,都会成为大家的谈资,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简爱》的小说,陈兰君读过;可电影,她却没看过。据说是因为开放了,电影解禁了,特意引进的西方影片。

    那个周末,陈兰君久违地去了县城,独自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简爱》。

    故事情节与小说差别不大,一个身世坎坷的女孩子,即使面对各种磨难,依旧追求自由与尊严的故事。

    当影评上的“简爱”出现,坐在陈兰君座位的一对女孩子兴奋地说:“你看,‘简爱帽’是不是很漂亮!”

    陈兰君恍然大悟,原来这种大宽檐女帽就叫“简爱帽”。

    算算时间,那部电影即将上映。

    这是个机会。

    陈兰君开始思考起执行的问题,她一向习惯从结果倒推,再来分解任务。

    需要赚到四百元,不,以防万一,要备一些余量,那么得以赚到五百元为目标。

    光靠同班同学的捐助,顶天了凑个一百来块,剩下的还有小四百块的缺口。

    时间很紧,陈兰君特意问了,一个月之内,阿晶的奶奶必须做手术,否则就是回天乏术。

    这么短的时间想要凑齐这些钱,说实话,仅凭他和曹红药、刘黎、小年等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得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对于陈兰君等人来说,能依仗的力量即是班集体。她原本还有些担心,同学们会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者即是心里同情、但考虑到要备考,还是爱莫能助。

    然而她没有料到,当她提起需要同学们的帮助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我们是一个温暖的班集体,”连一向保守的乖乖学生曹红药,都说,“是同学,也是同志,阿晶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有风险,就冒风险。”

    “对!先烈能为战友堵抢眼、炸碉堡,我们为同学冒一点风险,有何不可!”这是拍桌子的小年。

    “没错,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是郑重点头的刘黎。

    “只要能帮到阿晶,我愿意。”这是一个同学。

    “我也愿意!”这是另一个同学。

    ……

    一张又一张年轻的脸庞,或许稚嫩,但真诚。

    陈兰君缓缓笑起来:“那么,拜托了,各位同志!”

    简爱帽的制作,重点在于在做出宽宽的帽檐。

    原版的工艺,大概是毛毡?陈兰君等人暂时弄不到,只求依葫芦画瓢仿个形状出来。

    在确定电影院一周后会上映这部电影之后,陈兰君开始了她的计划——卖帽子之类的物品。

    给的理由是:冬天到了,今年冬天比较冷,我们可以织出好看的帽子卖,买的一定很多。

    陈兰君、刘黎、曹红药、小年几个私下里凑了些份子钱去买毛线,小年竟然拿出了五块钱。私下里,她找到陈兰君,颇有些不好意思,变扭地说:“我错了,阿兰,我承认我有偷偷把复习资料借给别人抄,五毛钱一次。”

    陈兰君哭笑不得,轻轻拍了她一下,把这事揭过了。

    拿了钱,买了一些原材料,例如毛线、棉线之类的,也有同学把家里的钩针带过来的,这东西容易做,总之在一天之内把东西凑齐了。

    而后,她组织全班女生在课余时间织帽子、织手套、织围巾。

    这东西一旦上手,其实也费不了什么神,只要熟练了,甚至能把书摊在眼前,背着书,手上功夫却不停,依旧织东西。

    女同学们都开始忙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