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节

第(2/3)节
,懒懒地说:“那当然啦。”

    身边的同伴用胳膊肘撞:“谁啊?生得好靓。”

    “不许想,”赵宏立刻凶巴巴地指他,“这我表妹。”

    说着,赵宏起身走向陈兰君,很自然地伸手去拿行李袋。

    “带了什么贡品没有?统统交出来。”

    “没有。”

    “哇,你个小白眼狼,我在清安积攒的家当,可全送给你了。”

    赵宏前些年被分配到清安到知青。他妈妈,也就是丹姑姑沈牡丹翻遍了族谱,终于扒拉出一个在清安的亲戚——陈兰君他们家。

    两家这才重新建立了联系,逐渐热络起来。

    赵宏的岁数和陈家的大女儿相近,陈志生与郑梅将心比心,待他不错。

    两年前知青纷纷回城,赵宏走之前,还送了陈兰君好些当地粮票和书籍,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陈兰君笑答道:“当然记得,等我发财了,双倍还你。”

    赵宏看了她一眼,眉头皱了皱。

    到了丹姑姑家门口,赵宏看四下无人,忽然压低声音问她:“阿兰,你老实和我讲。”

    “你……是不是要逃港?”

    第4章

    一直吊儿郎当的人忽然严肃起来,着实有几分压迫感。

    “逃港”这个词汇,诞生于特殊的年代背景。由于内陆与港城的经济鸿沟,这些年来,偷偷游泳去那边的人屡见不鲜。

    运气好的,过去了,或成就一番事业,或安稳度日;运气不好的,淹死了,葬身大海。

    听到这个词,陈兰君倒是不意外,她意外的是,为何赵宏一见她,第一反应,是担心她要逃港。

    她大大方方地与赵宏对视:“有想过,但是,现在没必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始终难解,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个词却渐渐淡出了历史。

    归根结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如今,正是1979年。

    赵宏是伶俐人,秒懂她的弦外之意,轻笑一声:“看来你对时局很乐观。”

    “你不这么看么?”

    赵宏挑挑眉:“谁知道呢,反正风刮来刮去,谁知道哪一天又变风向了。”

    陈兰君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是了,对于赵宏以及大多数同时代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怀疑、旁观的态度才显得更正常。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女声。

    “阿宏,你和谁说话呢?”

    陈兰君偏一偏脑袋,瞧见一个穿着白衣蓝裤的中年女子,很精神。

    正是丹姑姑——沈牡丹。

    陈兰君笑着和她打招呼:“丹姑姑,我是兰君。”

    沈牡丹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长这么大了,快进来。阿宏你也是的,妹妹是贵客,让人站在门口吹风啊。”

    沈牡丹在街道办工作,一把好嗓子,又响又脆,光听声音就让人觉得很热情。

    她风风火火地领着陈兰君上楼,到二楼的一间小房前,用钥匙开门。

    一厅一室的格局,客厅还摆着张床,一看就是赵宏睡的地方。

    房子小,家具多,显得有些局促,但收拾的很干净,餐桌上还铺着白布呢。

    “阿兰你坐。”

    沈牡丹端了杯凉茶给陈兰君:“过来可辛苦了吧,好好歇两天,缓一缓。”

    说着,她又给赵宏下了任务:“喏,拿着钱和票,去副食品店买些肉菜。”

    陈兰君忙说:“不用不用,别那么麻烦。”

    “要的!”沈牡丹笑着说,“你第一次来我家,做姑姑的总得好好招待。我要面子,你就成全我。”

    赵宏是跑着去,跑着回的。

    “没什么肉菜了,剩了一点儿白切鸡,我都买了。”

    “行了,用水擦擦汗,洗手,吃饭。”

    今天的伙食,赶上过年了。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