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第(2/4)节
随后先打开那一张公信。
看到要接老夫人来肃王府时,谢锦安的神情尚可,可瞧见顾菀被命协助宫务时,他俊眉一扬,露出几分惊诧。
将信看完后,他将那层薄薄的纸折在掌中,走回廊下,压着声音,三两句说与叶嘉屿听。
“这是好事情,说明皇上在后宫已然是厌烦极了皇后,再前朝亦不待见太子与武王。”叶嘉屿的反应虽有惊讶,但更偏向于喜悦:“若义妹能得皇上太后信任,逐渐掌握更多的宫权,将来……也更加名正言顺了。”
“除却皇后,德妃与淑妃都不是好相与的,骤然被卸去了宫权,她们自不敢向皇上、皇祖母表达不满,恐怕要给阿菀使绊子。”谢锦安的声音更低,眉梢中泄露出一分忧心。
阿菀聪慧,他并不担心她会掌管不好宫务。
他担忧的,是阿菀性子温良,受了旁人暗中的欺负,只忍气吞声、以和为贵。
“你放心,我回头会给母亲与康阳传话,让她们帮着你照看。”叶嘉屿宽慰了一句,复又语气坚定地低语:“肃王,但你要告知义妹,无论如何,不要将已经分到的宫权辞让出去。”
前朝他们尚在一点点蚕食,但后宫深深,仅凭康阳一个,难以遍布眼线。
若有宫权,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谢锦安揉了揉眉心,轻叹道:“先将眼前这事审完罢。”
等到晚间,他要吩咐人偷偷去木氏商行一趟——他知宫权重要,却不愿顾菀因此受人欺负,含泪强撑,不若请木掌柜过去,为阿菀分担一二。
他叹着叹着,不由打开掌中微皱的纸张,重新阅览了一遍。
阿菀的字不露锋芒,亦含浑厚之意,是女儿家少见的豪迈大气。上头字迹有些不齐整,可见阿菀写信时颇为急切,生怕慢了。
倒是落款时受了些豪气,偏于簪花小楷的秀气精致。
眼盯着落款多看了几下,谢锦安倏尔动作一顿。
莫名觉得有些眼熟。
第115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前朝年节之事交给肃王,后宫的则交给肃王妃◎
谢锦安自认记忆绝佳。
觉着有些眼熟后,便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搜寻起来。
似是在三月前,祈国寺之事中见过……和顾三小姐的字迹有些像……
然这念头刚冒出来,从最里头的地牢处就传来几声惊呼。
有个狱卒急急忙忙从地牢中探出一个脑袋,高声呼道:“快些叫大夫来!正在审讯的犯人忽然吐血了!”
话音未落,底下又有粗犷的吼声传来:“别介那傻站,有几个要咬舌自尽!快些拿粗布来堵住他们的嘴!”
谢锦安面色凛然一变,将方才萦绕在脑中的疑问迅速撇去,转而与叶嘉屿一块儿,齐齐冲向地牢方向。
是了,他们只当李丞相等人尚在清思殿中“歇息”,几乎没有机会吩咐外头的人安排一切。
但却忘了……纵然李丞相、太子、武王,并未表达自己的态度,可这些正在审讯的,除礼部尚书、康国公外,其余都是六品以下的小官。为着外头的家人,为了子孙的前途,自有人会“以死明志”,表达自己的忠心。
方才在脑中萦绕的几缕疑惑,被谢锦安瞬间抛之脑后。
时近深冬,京城中的氛围没了往年要过年节的热闹欢腾,反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比冬日早晨吹来的寒风还要凌冽。
——春闱之事,牵连甚广,其中更兼嫌犯欲服毒、咬舌自尽的事情,令人心惊。
在礼部尚书被押入刑部之后的十天,以鲁国公为首、负责审问的一众重臣,将所审问出的、画过押的供词送到了御书房中。
皇上当天就将这十日中“借宿”清思殿诸位臣工放回了家。
可并不是轻拿轻放的意思——所有在供词上出现的人名,都在当晚得了锦衣卫的“拜访”,顺便搜了一下府邸。
锦衣卫动作迅速,来去如影,依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