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节
第(2/4)节
兴尽而散之后,封渭在时溥亲兵的护送下,往驿站而去。
不知何时,冻雨已经变成了雪,寒风也变得更加刺骨。
道路两旁时不时出现僵卧在地的饿殍,这都是从城外涌进来的徐州百姓。
风不调雨不顺,还天天打仗,徐镇农田荒废大半。百姓衣食无着,便只能涌进城里乞讨。
但城内又有多少余粮?别说普通百姓了,富户都饿得眼睛发绿,如今就是有钱都买不到粮,如之奈何。
唯有军士家中还有吃食,但他们也只能勉强吃饱,没有能力接济他人。
上个月有衙将带军士们出城劫掠百姓,所得也很有限。
村落荒废,白骨蔽野,坟草萋萋,哪来几个民人可供劫掠呢?
百姓们要么南下杨行密的地盘,要么逃往朱全忠治下的州县,因为汴军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并组织饥民在宿州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同时打出了三年免赋的旗号,非常吸引人。
封渭看了心事重重。
平心而论,与善待百姓的朱全忠相比,朱瑄、朱瑾、时溥三人就太差劲了。朱全忠没攻过来之前,他们就穷奢极欲,四处刮敛,欺男霸女。仗打起来之后,农事荒废,这赋敛就更加沉重了。
若不是能牵制朱全忠,封渭根本不想与他们有任何来往。
联想到大帅有朝一日定鼎天下,如果二朱、时溥侥幸活命,并献地投诚的话,说不定还能封个爵。史书上对这三人,多半也会美化、粉饰,帮他们遮掩劣迹。
简直离谱!
回到驿站后,封渭、韩全诲二人相对而坐,一时间皆无睡意。
“封使君何时回返长安?”出来时间不短了,虽然收了朱瑄、朱瑾、时溥塞来的诸多好处,但韩全诲没昏头,知道该回去了。
“韩宫监先回去吧。还是原路返回,全忠已退兵,这条路还算安全。”封渭说道。
“封使君还欲留在徐州?”韩全诲有些惊讶:“徐镇这个样子,咱们也见识了,旦夕可灭。留在徐州,与时溥俱死而已。若有兵乱,说不定还会为乱军所执,献于全忠。君之身份,对徐镇降人来说岂不奇货可居?”
“韩宫监多虑了。”封渭笑了笑,说道:“来徐镇之前,我还想看看时溥能不能和二朱一样,振作一番。如今看来,他的家底比朱瑄都不如,遑论朱瑾。我若是朱全忠,定先攻徐州,剪灭一镇再说。”
“那你还留在此处?”韩全诲不解了。
“谁说我要留在徐州?”封渭看了他一眼,道:“我欲往青州一行,会会王师范。”
韩全诲愕然。这手伸得可真够长的!就是不知道宣州杨行密那里有没有派人,以灵武郡王的性子,应该也有使者前往。
杨行密好旺的气运!
击破孙儒之后,宣、歙老巢得保,浙西的润、常二州也控制在手里,下面应该就要在江北扩大地盘了。这对朱全忠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第043章宣州
杨行密的祖坟被人扒了!
庐州刺史蔡俦,本来是杨行密的部将,但因为自家老大被孙儒打得太惨了,于是很光棍地投靠了孙儒,仍当着庐州刺史。
与他一同投降的还有与舒州刺史倪章。这俩货也没想到孙儒居然会稀里糊涂败给杨行密,现在要被秋后算账,他俩没办法,只能联合起来举兵相抗。同时将官印送往汴州,求朱全忠发兵相救,朱全忠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可能是还想看看能不能结好杨行密,于是收了官印,但拒绝发兵相救。
杨行密收到朱全忠的牒文后,得知这两人求援汴州的事情,于是给朱全忠回信感谢,遣大将李神福率军征讨蔡、倪二人。
此时大军已经出发,杨行密亲自送行完毕后,又回到了宣州府衙之中。
杨行密的卖相还是很不错的,高大魁梧,不怒自威。
据说可以举起百斤重物,气力惊人,但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武艺一般,可能因为年少时家贫,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