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
第(2/3)节
的地位就无人可以动摇。
深入军士,赢得军心,国朝唯太宗一人做到。
离开铁林军之后,邵树德又带着儿子到了一军阵前。
“大汗!”亲军司直辖的两千步骑纷纷拜倒。
榆林、沃阳两宫部属,外加拓跋、六谷两部,总计两千人。之前有五百兵借给王卞,现在也归建了。
这批军士,平日训练由都护府亲军司负责,兵力调动由统军司管辖。
“二郎,这便是我邵氏私人部曲,非幕府经制之军也。”邵树德轻声介绍道:“然亦需善加笼络,赏赐不断。此军名曰‘侍卫亲军’。过几日,为父要到榆林宫、沃阳宫住阵子,召集各部头人,联络感情,你在一旁好好认识认识。”
“知道了,阿爷。”
“邵家的本钱,都在这里了。”邵树德摸着儿子的头,笑道:“是不是吓一跳?”
邵承节看着尽皆跪地的侍卫亲军,他们明显都是先生所说的“羌胡”,真的可以信任吗?
“侍卫亲军昨夜才赶到,甚是辛苦。”邵树德说道:“吾儿何不赏赐他们酒肉?”
邵承节看了眼父亲,见他用鼓励的眼神示意,犹豫了会,便用稚嫩的嗓音说道:“赏好吃的。”
邵树德哈哈大笑,让翻译去传令:“人赐酒五合,奶、脯各五块、果子一盘。”
侍卫亲军们听了,喜气洋洋,纷纷对邵承节拜谢。
小儿受宠若惊,邵树德紧握着他的手,让他坦然受这大礼。
第008章抉择
丰狐难脱于重环,狡兔莫遗于三窟。
就在地斤泽草原上诸军进行讲武、田猎的时候,云州之战,也进行到了关键时刻。
河东六万多大军,围城猛攻,日夜不辍。
大同军一万五千余人,坚守城池,如狂风暴雨中的雏菊一般,随时可能七零八落。
同州朝邑县以东的大荔国故王城,大群民夫正在清理地面,准备修建军营。
义从军主力已经进入同州地界。
他们一路穿州过县。每至一地,都能引起大群百姓的围观。
关中的民风、气候,与关北迥然不同。
横山都的军士来过好几次了,没什么稀奇的,但青唐都的军士就来过一次,行军途中,总是不自觉用眼角余光观察附近风光,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天傍晚,大军在朝邑县宿营。游骑急急忙忙冲了进来,报告:渭北节度使任遇吉要亲来劳军。
军官们顿时忙活了起来。军使没藏结明传令各营,要“军容整肃”。
底下人怎么理解这个军容整肃呢?
当天晚上,城内的老百姓遭大殃了,家家户户帮着洗军服,有破损的也要缝补。
至于军士们,则换上了随身携带的另一套驼毛军服穿上。
也有没带第二套军服的,有人尝试着将衣服反穿,有人打算穿湿衣服,反正这会是夏天,一晚上也干得差不多了。
毬场内炊烟袅袅,士兵们往陶罐里扔肉脯和野菜,香气扑鼻。
“卫将军高升了,新副使是何人?”等着用晚饭的时候,军士们开始闲聊。
卫将军就是卫鼎利,平夏党项出身,之前在义从军担任副使。
“听闻是来个汉人,以后咱们都的事都可以找他。”一名队正模样的小军官说道。
“汉人管青唐都?”
“之前不就是党项人在管么?”
“他会吐蕃语么?”
“你看看你的样子,不说话有人觉得你是吐蕃人吗?”
“我官话说不好。”
军士们七嘴八舌地聊着,气氛热烈。
对汉人来当他们上司,肯定有人不满,但绝对不是他们这些大头兵和底层军官。
再者,听横山都的人讲,这几年大帅一直在整顿义从军,因为这支军队的“出身有问题”,不是嫡系,也不知道真假。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