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1节

第(2/4)节
,有意让她进宫。这两日卫姌受罚,心情起起伏伏,还没有时间想这件事。如今卫申乐氏已知她真实身份,不知道会如何应对御使。

    卫姌静静思索许久,心道伯父总不会害自己,无论他做什么决定她听着就是。向家中长辈袒露身份后,卫姌自觉心中沉重的枷锁去了大半。当初扮做兄长的决定她不后悔,今生家族运势的改变就是明证。只不过世事无常,此处有所得,彼处也有失,难以尽善尽美,这本就是亘古不破的道理。

    她出神许久,心渐渐静下来,这才开始誊抄。

    ————

    桓启回到江夏,行事低调,并未张扬,但所带侍卫都是精锐,难免落入有心人眼中,立刻就有人寻上门来,黄家便是县城中最积极讨好的,桓启心里记挂卫姌,但卫申正在气头上,让卫姌闭门思过,不许其他人去打扰,就连卫胜偷偷想要从小院过去都被严厉训斥一顿。

    桓启在外应酬,席上几个伎子莺歌燕舞,他含笑看着,却并不放在心上。身旁黄家郎君还在劝酒,一侧坐着的全是江夏有名有姓的士族。这些人极尽讨好,场面十分热闹。每个都来敬酒,桓启心中却不耐烦,斜睨一眼黄家郎君,此君在他面前做小伏低,对着外人却俨然以桓启舅兄自居,作态狂妄,令桓启不喜,看在黄家的面子忍着性子敷衍。又喝了几盏酒,桓启见时辰差不多,便告辞出来。

    回到家中,几个仆从正往卫家送东西,一箱箱往里抬,里面全是桓启让人寻来的好药材和丝绸漆器。桓启进入院中,乐氏正坐在榻上,听婢女几个夸赞桓启如何有孝心。她将桓启养育大,虽说现在已改口,但心里仍视他为亲儿,瞧见外头送进来的东西,心里也十分熨帖。一抬眼见桓启进来,将他招到面前,忍不住蹙眉,“又出去喝酒了在外应酬也该有所节制。”

    桓启却笑道:“两杯水酒,味都没尝出来。”

    乐氏这才点头,又指着那些抬进来的东西,“你有心了,日后不必如此耗费,你身边样样都要用钱,桓家那边……反正你自个儿要有计较。”

    桓启道:“我这身边就缺个知冷知热,为我盘算的人。”

    乐氏一听这话不对,笑容收敛,没说话,朝之夏使了个眼色,之夏立刻带着婢女退下。

    桓启未察觉气氛似的,仍是笑嘻嘻的,“这世上除了姨母,谁还为我诚心打算。如今我未沾染龙阳之好,您总该放心了罢。”

    乐氏翻了一下眼皮道:“少在我面前使这些心眼,你姨父正气着呢,你肚里那些心思还是尽早歇了了事。”

    “为何难不成姨父真要把玉度送去宫里”

    乐氏听出他语气森冷藏着一股戾气,瞪他一眼道,“你姨父是那样的人士族联姻倒也算了,后宫那等地方,不会让玉度去的。陛下只派了御使来问话,并无诏书,用意只在试探,大有回旋余地。”

    桓启摸着下巴道:“若司马邳贼心不死”

    乐氏听他直呼陛下名讳,直皱眉,“呸,有脸说,谁的贼心比得上你。”

    “姨母,”桓启脸色一肃,道,“玉度只能嫁我。”

    作者有话说:

    第212章二一一章说情

    乐氏微怔,瞧着他冷峻的眉眼,一时有些出神,想起桓启小的时候,才十一二岁的年纪,天生英武,县里半大的孩子,不管是士族之后还是富户出身,全都听他的话,正是该闭门苦读的时候,他却突然对习武生出了兴趣。卫申不肯让他学,桓启便找那些侍卫一招一式偷偷地学。那时他求到她面前的时候,似乎就是这个样子。

    她心一软,柔声道:“天下间相貌才情兼得的女子不止玉度一个,你又何必这么死心眼。”

    桓启道:“姨母就说,如何才能娶。”

    “如何都不行,你姨夫绝不会答应,”乐氏摇了摇头道,“你别忘了谢卫两家本有婚约,虽说如今谢家已另外定了亲,可说到底,还是因为玉度有意避婚,卫家不占理,以你姨夫的脾气,这门亲事没个确切说法之前不会将玉度另许。还有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