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6节

第(1/3)节
    唉,韩信怎么年轻他这么多呢,要是和他一样的年纪该多好。

    唐太宗时期

    虽然气氛有点冷,但是群臣还是忍不住道:“为什么没有我们?只有玄龄和克明?”

    房玄龄抚着胡子悠悠道:“我觉得名相篇可能有我。”

    杜如晦:“我也觉得。”

    【名将篇第一批再就业的就是这五个人了,后面还有第二批、第批,至于是谁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宝贝稍后自己看书吧。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卷明相篇都有谁。

    不同于人气抉择的帝王篇和意难平的名将篇,明相篇是自由应聘上岗。没有人应聘的情况下,阎王才会随机派遣人去。

    众所周知汉武帝的丞相是最难当的,汉武一朝,丞相是最危险的职业。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任命了十位丞相,其中有七个死于非命,剩下几个被罢免的比较多,善终的只有一两个。

    当汉武帝的丞相,要命啊!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几个明相想去汉武帝手下干活。】

    第165章一百六十五汉武帝的丞相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丞相公孙弘闻言心里一紧,他应该算是善终的吧?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去年他就应该病死于任上,死后儿子继承了平津侯的爵位。

    可是因为天幕的出现,带来了神奇的医术,治好他的病,挺过来后陛下也没有换丞相的意思,故而现在的丞相还是他。

    他善终了吧?公孙弘越想越没底,几年前赵王诬陷主父偃受贿,逼杀齐王,后查实虽有受贿事但并无逼杀齐王,陛下本想宽恕主父偃,他却劝说陛下杀主父偃安定人心。

    后来天幕出现,主父偃被释放。

    不仅如此,后世的小说中对主父偃多有赞赏,说主父偃上书的《推恩令》乃千古第一阳谋,陛下对主父偃愈加看重。

    这件事也成了他心底的一根刺。

    上回天幕卖汉史,更是说他两面三刀,见风使舵,嫉恨董仲舒,上谏让董仲舒去胶西当刘端的国相。胶西王刘端是陛下的哥哥,为人凶残、蛮横,过去不少做过刘端国相的人都被处死,或毒死。

    让董仲舒去胶西显然是借刀杀人。

    虽然因为天幕出现,他没做这件事,但这件事在史书里白纸黑字写着,做没做过已经不重要了。陛下肯定已经认定他是个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小人。

    还不如去年病死在任上,好歹得以善终。现在陛下得到了汉书,对他过去所做的一切了如指掌,他还有何脸面位列三公。

    想辞相位,陛下又不许。愈发看不懂陛下在想什么了。

    不止公孙弘心里害怕,其他官员也害怕啊,尤其是作为丞相替补的几个官员。

    刘彻对于朝臣们的害怕倒是满不在乎,对天幕提到的明相要来他手下干活也兴致缺缺,他不喜欢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掌佐天子,权力可不小。不仅有选用官吏之权,更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

    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甚至可以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

    朝中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

    集议的结果再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要是君王昏庸,丞相的权力足以架空天子。

    相权约束皇权,甚至可以架空皇权,他会乐意要这种丞相?

    也就是公孙弘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又会见风使舵,颇得他心,不然也当不了丞相。

    唐太宗时期

    武将们眼睛亮了:“还有第二批、第三批再就业的名将?”那会不会有他们?

    第一批混不上,第二批第三批总可以吧?

    要不要试着买一买中册,万
第(1/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