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第(2/3)节
的是,他爹毫无夺储之心。
【刘彻顺利平定安史之乱后,开始磨刀霍霍向周边的突厥、吐蕃,不管过了多久,刘彻还是看长安头顶那块草原不爽,看那些时不时入侵的中原的游牧民族不顺眼。
发兵的借口也很好找——突厥、吐蕃趁着唐朝内乱趁火打劫,尤其是吐蕃,居然趁着安史之乱,浑水摸鱼,比突厥还可恶,突厥只是犯犯边境,吐蕃居然占领大唐的国土。
刘彻: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干得漂亮!”不愧是我。
唐太宗时期
听了安史之乱早已憋屈得不行的武将纷纷道:“居然连吐蕃都敢犯境,陛下,应该将吐蕃也纳入大唐的疆域才是,臣请战。”
全都打下来,看他们还怎么入侵大唐。
民部尚书裴矩弱弱道:“可是……国库没钱啊。”
尉迟恭瞪大眼睛:“怎么会没钱,朝廷不是建了好多作坊吗?光玻璃厂就有七八个!!每天供不应求,玻璃都卖到大食国去了,这还叫没钱?”
“你当打仗的军费说来就来呢,大唐如今百废待兴,所有建设都需要钱,那些作坊是赚钱,可赚到的钱都投到别的地方去了。陛下还说要多做一些惠民的农具免费借给百姓开荒,还有预防蝗灾、旱灾的费用……”
裴矩一样样数着,数到最后,他都不想干这个民部尚书了,个个都找他要钱,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啊?
李靖在心里算了算,“那要何时才有钱?按照这个投入,用不了两三年大唐的情况就能好转,而且还有盈利吧?”
“是这样没错,至少也要两年后,国库才能充盈。”到那时还要留出赈灾的费用、赏赐的费用等等,扣掉这些其他的才能拨出去。
打仗太烧钱了。
【另一边,在大明顺风顺水的武则天也遇上了阻碍——祖训不可违。
武则天大发雷霆:要废除酷刑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祖训不可违?要废海禁的时候你们也不说祖训不可违,怎么她要提拔自己人就开始说后宫不得干政?
合着对你们有益的才能废除,对你们不利的就不能废除?
武则天: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吗?
武则天强硬的态度,以及熟练运用东厂和锦衣卫迅速罢免了朝堂上的反对之心。
一切都非常顺利,没有世家门阀跳出来阻止她,没有宗室发动政变,大臣的权力全部来源于皇帝,这种感觉,就一个“爽”字。
为此,武则天还特意朱元璋。
[武则天]:[朱元璋],老朱,你的大明国策是把各朝代的补丁都打上去了啊,大权在握的感觉真不错。就连藩王问题都被你儿子解决了。
还有你儿子可真有远见,自他之后,皇子公主嫁娶都选小官或者平民,加上你定下的皇帝死后让无子妃嫔殉葬。
连外戚的烦恼都没有。
朱元璋听了前半句还有些自得,听完后心里颇不是滋味,仰天长叹一声。
[朱元璋]:可惜算无遗策却没想到后代个个是奇葩。
[李世民]:老朱,这我懂你。后代不行,地基打得再好也没有用,反而是给他人做嫁衣。
朱元璋看到这句话,就跟被踩了尾巴一样瞬间跳脚。
[朱元璋]:说给谁做嫁衣呢?
[武则天]:他说的当然是我了,不然你以为是谁?
[朱元璋]:……
朱元璋关闭群聊后,觉得浑身不得劲,他建立锦衣卫监察百官,后面想废却出现了比锦衣卫权力更大的东厂、西厂、内行厂;
废丞相集权,却诞生了比丞相权力还大的内阁;
严防贪官污吏,明亡时官吏个个贪得珠圆玉润,只有朱家天子瘦成皮包骨,连军费都凑不齐。
防外戚、宦官、文臣武将,最后把自己防成了孤家寡人……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