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节
第(2/3)节
暴殄天物啊!
这要是从十七岁,哦不,一十岁开始启用,能打五十年的仗呢。
而且还忠心耿耿。
难道唐朝那时候已经没有仗可以打了吗?为什么要让这样的大将蹉跎至五十八岁?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心情一下子低落了下来,眼角有些湿润。
郭子仪军功赫赫的背后是大唐安史之乱、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两复长安,一退吐蕃……
纵使已经知道大唐继安史之乱后发生的事,但听到这些,李世民还是觉得心痛,大唐何曾怕过吐蕃、回纥?没想到将来会被他们压着打,被逼得国都失陷,天子出逃。
这样的苟延残喘又有什么意思呢?
李世民拳头砸在扶手上,“李隆基,你该死啊。”
大臣们连忙劝道:“陛下,事情尚未发生,一切皆有转机。”
“朕知道,但是每次听到安史之乱,朕就恨不得锤死李隆基这个狗东西。李唐基业就断送在他的手里。”更可悲的是后面再无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力挽狂澜。
【这边刘彻在有条不絮调兵平定战乱,那边秦始皇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十三岁的李柷。这是一个傀儡皇帝,也是大唐的最后一个皇帝。
五代十国就是从他‘禅让’梁王朱晃开始的。
距离五代十国开始还剩三年。
问,一个连政事都不能参与的傀儡皇帝该怎么阻止五代十国的出现,并且挽救岌岌可危的李唐皇朝?
秦始皇陷入了沉思,好像一不小心把自己坑了。
要不还是让大唐亡国吧,救不活了,他连自由都没有,这怎么救?还不如让五代十国出现后,他积蓄力量再一统天下。
这条路他熟悉,灭六国一统天下和灭十国一统天下没有差别。
这样应该也算平定五代十国之乱吧?】
大秦
秦始皇点点头,没错,统一天下后改国号为“大秦”,就更完美了。
不愧是他。
被圈养的六国贵族:“???”你礼貌吗?灭六国和灭十国没有差别?
第151章一百五十一错位时空2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弱弱道:“……朕觉得大唐还是可以救一下。”要不始皇你再努力一下?
至少别改掉大唐的国号啊!
“唉,”李世民长叹一声,看过《隋唐五代史》的他自然知道晚唐内忧外患,自懿宗起,龙椅上的皇帝就已经不是大唐的皇帝了,而是节度使和宦官手里的玩物。
奸臣当道,忠臣寒骨,节度使做大,君王无能、天灾不断……重重原因最终导致了大唐灭亡。
安史之乱后尚可扭转大唐衰败的局势,甚至在唐懿宗之前都能一救,晚唐已是回天无力,可作为打下大唐半壁江山,又将其一步步扩大的人,他实在不愿看到大唐亡国。
明知没有不灭的王朝,他还是希望大唐可以延续得长一些,若是不行,体体面面地交接政权也是好的,而不是几度沦为臣子手中的玩物。
杜如晦见李世民如此,劝道:“陛下何故叹气,之前我等不是研究过如何破局吗?只要限制节度使做大,将兵权、财政权分开……”
谁知李世民摇了摇头,“克明,没有不灭的王朝,即使没有节度使做大,没有宦官作乱,也会有别的原因,人心是最无法掌控的,一开始节度使不是帮助大唐打下了周边异族和守住了江山吗?
后来不也拥兵自重,滋生野心?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用得好就是利剑,用不好就会反噬。可惜不是每一代君王都能励精图治,都能用好手中的权力。”
李世民向来积极向上,爱挑战,难得见有这么消极认命的时候,杜如晦不免有些担心:“陛下……”
“朕没事,”李世民摆了摆手,“朕只是心疼大唐毁在那帮不肖子孙的手里。”
杜如晦刚要松口气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