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节

第(2/3)节
此之高,天灾降临时,朝臣和百姓会不会拿他和世民比?

    倘若他在位期间对灾情的处理没有达到史书上的记载,朝臣和百姓会不会想换一个皇帝?

    李渊顿时心乱如麻,将手中的《隋唐五代史》放下,还是看《威凤赋》换换心情吧。

    李世民看到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益多损少,古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4]。”嗯,还算中肯。

    既然未来的他能说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5]。”

    那提前得知未来的他定能做得更好,他要超越历史上的“唐太宗”。

    激情满满的李世民接着往下读,让后被哽住了,唐高宗竟然是他和观音婢的第三子。

    承乾因为他过于喜爱青雀,唯恐他会废立太子,遂密谋杀害青雀,被他废了,同时青雀也被斥责,最后只能立李治为太子。

    李治干得还不错,像他!但这武则天是怎么回事,怎么是两朝?

    带着疑惑不解,李世民接着往下看,越看越心哽,很快就到了难以呼吸的地步,他连忙从袖子里掏出太医配的保心丸吃一颗。

    李世民看着桌案上的书,脸色十分难看,他的大唐被女人半路窃走了。李唐的子孙干什么吃的,被女人把持朝政也就算了,连国号都被改了!

    不对,天幕说唐朝国祚将近三百年,而且大唐被窃国时安史之乱还没发生。

    所以后代子孙肯定将唐朝从那个女人手里拿回来了,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捧起书继续看。

    这一看一直看到了安史之乱,前面的盛唐有多振奋人心,后面的安史之乱就有多糟心。

    李世民终究没挺住,气血倒流直接气晕了过去。

    “殿下!”

    ……

    秦始皇正在看《威凤赋》,越看越觉得李世民就是他想要的继承人,虽然上一本小说的汉武帝更像他,但大秦更需要一位文能治世,武能定国的继承人。

    扶苏……还是太软弱了些,怎样才能把扶苏培养成李世民那样呢?

    李世民十六岁勤王,一战成名。十八岁起兵,收复山河,二十四岁便战功累累,封无可封,二十九岁登上帝位。

    不如,把扶苏派去打匈奴吧?虽然晚了点,但应该还来得及。

    还有书中提到的均田制,看起来似乎很可行。上次帝国兴亡启示录中也提到了大秦的军功制是一把双刃剑。

    他何尝不知道军功制改革势在必行,可牵一发动全身,大秦缺人才啊。

    这一刻,秦始皇突然想到天幕说的宋仁宗时期那一串人才,能万古流芳,被后世之人崇敬的肯定是一等一的人才。宋仁宗竟有一大串,怪不得天幕说他看了会流泪。

    至今为止,他用得最顺手的也就一个李斯,要是能多几个李斯就好了。

    “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致百姓“东西逐食”。

    “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1]

    “贞观四年,唐并东突厥,大唐北边边境解除威胁,被突厥俘掠去的百姓得以返还中原。”

    “至此,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2]。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3]。”

    竟然短短四年就能将天下治理到这种程度吗?秦始皇又是惊讶又是遗憾,这样的人才为何不是大秦的公子。

    他前面看错了,那汉武帝只不过表面像他罢了,这秦王李世民才是骨子里像他。

    这是一个骄傲且自信的君王,对他们来说功高震主绝不存在,同时代之人谁能比他们功劳更甚?

    ……

    翌日,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