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节

第(4/5)节
了一丝把握,大邺的考学之制与宋朝相类,族学的规模与太学院相似,小考日日有,大考三六九,依轻重划分,拢共有私试、公试、舍试,私试每月一次,公试每岁一次,过几日是春分,便有一场私试。

    倘若通过私试,才能参加公试,公试通过,才可能从外舍升入内舍。

    族学将学子分为三等,依贵贱划分,依次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上舍生是族学之中的人中龙凤,只有这一群人才能参加最顶尖的舍试,在学官的眼中,上舍生保底是进士三甲。

    因地位之不同,不同舍的学子每月所拿到的学廪、食钱、廪膳都大不相同。原书男主沈云升,庶弟温廷舜,便是上舍生,温家其他少爷普遍是内舍生,如果温廷安真能通过私试,姑且是最低贱的外舍生。

    但这是她当前的目标。

    “按你的意思,你是想去族学先参试,老学官摸底,再视你的状况做出判断?”温青松看着斯文俊雅的少年郎,挑了挑眉心,人有些微讶。

    温廷安点了点头,坦荡道:“五日为期。”

    这一下子,除了温青松,就连近旁伫立的长贵和墩子也有些撼然,温廷安打算用五日,将长达一年的课业补上,易言之,她用五日的光景,博取一个会试的敲门砖。

    温廷安未免太过狂妄,一年的课业,内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纵使是天性颖悟的二少爷,也脚踏实地学了一年,昼夜苦读,所做出来的文章才令老先生较为满意。而同是举人的三少爷温廷凉,天资不够,后天来补,二老爷人脉奇广,请了不少宫廷里的状元郎和大学士倾囊相授,温廷凉彻夜达旦地学,勤能补拙,终于将艰深的课业啃了下来。

    而温廷安,论天性,没二少爷厉害,论勤奋,没三少爷强悍,整个人不上不下,怎么可能将课业啃下来,就算是参加月考,排辈论资的话,绝然是不堪入目的水准。

    明明是如此荒唐滑稽的笑闻,偏生温廷安说得如此郑重其事,毫无说笑之意,温青松捋须看了她一瞬,晌久,长笑了一声,抚掌道:“有胆识,我倒想看看,你五日之后究竟能考出什么造化。”

    其实,他也并不指望她能干出什么名堂,去族学待着,总比闲赋在府或是在外花天酒地好。

    “长贵,”温青松吩咐道,“速去吩咐账房那边取些银钱来,说是为大少爷复学,今后添些字帖墨宝。”

    这便是赐她去族学的机会了,温廷安露出恭谨之色,她初步取得老太爷的信任了,长贵很懂识人眼色,此番待她态度宽和许多,一面将一袋银钱和墨宝奉送上,且主动为她沏了一杯甜枣姜片热茶,还命墩子执了一块狐绒垫子,垫在檀木椅上,怕她趺坐时膝部受冻。

    温廷安暗自掂了掂重量,那个钱袋子少说有两千文,而洛阳城的米价每斗八十多文,那么这就意味着,她每日可以买两三升的米,纵使不回琢绣院,在外解决一整月的伙食,不成问题。

    没想到,温老太爷出手还挺阔绰。

    温老太爷嘱咐了她明日去族学要注意的事宜,温廷安悉心听着,待从崇文院离却时,已是亥时一刻的光景。

    落雪覆满青石路,她不疾不徐地朝濯绣院走去,原本飘摇的雪花,落在自己身上,忽然之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檀红和刺青看到了大少爷抱回了一堆墨宝回来,俱是撼愕,大院里最不缺的就是耳报神,这一夜,温廷安要去族学念书的消息,传遍了整座长房。

    最是欣慰地当属吕氏,她忙吩咐数位侍役在宅院里拾掇出一块读书的厢房,又不忘对温善晋道:“安哥儿真的长大了,终于发愤图强,将念书当回事儿了,你这当爹的,好歹也是当年的一甲及第,多提点她几句才好。”

    温善晋正在宅后院药坊里,一派云遮雾绕的内室里,正炼丹方,听至此话,眼角弯弯,拉了一下风箱:“她能脚能走到哪儿,便是读到哪儿,不着急。”

    吕氏不耐烦他这随性轻率的样子,似乎除了炼丹方,其他任何事都让他提不起兴致。

    三姨娘刘氏也是
第(4/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