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2节

第(2/3)节
算起来比在田间耕耘划得来。

    不过收成是乡间的大事,大队长对于哪些人接活有明确规定,也就是最能干的劳力们,才有这个机会。

    郭永年的体力在知青们之中向来拔得头筹,连学这些农家手艺也很快。

    不多时,一张席子就编得漂漂亮亮的。

    齐晴雨也吃完饭洗完碗,甩着水:“走吧。”

    说话间要去揽舍友的胳膊。

    梁孟津一早忙学校的事情去,许淑宁就落了单,她也愿意做这一男一女的挡箭牌,毕竟大队的开明和封建并存。

    她把针线活放下来:“是该快点,不然大队长要骂人了。”

    一阵雨过去,队里的各项农活全堆上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插秧。

    一年这两季水稻可是命根子,谁耽误可没有一点好果子吃。

    齐晴雨想想也是,反而跑前头:“快快快。”

    好像赖床的那个人不是她。

    许淑宁无可奈何摇摇头,倒是没有迎头赶上的意思,慢腾腾地走着。

    她到田边跟记分员打个招呼,踩着雨鞋弯腰干活。

    速度跟队里能干的妇女们比起来还是差一截,不过跟刚来那会简直是云泥之别。

    像今天点灯熬油地干活,她也能挣十个工分。

    不过那都是拿时间熬出来的,只看田埂两边燃烧着的火把就知道。

    已经是月上柳梢头的点,风吹得人身上三分凉意。

    许淑宁打个喷嚏,忽然觉得边上多出一道影子。

    不用看人,她都知道是谁,问道:“晚上吃饭了吗?”

    梁孟津卷起袖子:“吃了,你歇会,我来弄。”

    他现在是即将成立的大队小学的老师,按理不属于劳力的范畴,就算不来也行。

    但忙时连三岁小孩都要搭把手的道理人人知道,许淑宁只是抹把汗:“都说天气又要不好,抓紧把这一茬种了再说。”

    她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却不好在此刻脱集体后腿。

    农民们靠天吃饭,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

    梁孟津眉头微蹙:“怎么又要不好。”

    这一年的天气从元旦后就显示出古怪的端倪,先是年前里难得下起能积到人大腿的雪,正月里又连着好几场冰雹。

    要不是现在不兴什么封建迷信,老人们早就张罗着祭祀求佛了。

    当然,就是到现在那些流言蜚语都没消停,好像到处是不祥之兆,谁家的母鸡多下两个蛋都是妖异之事。

    许淑宁就搞不懂到底妖异在哪,心想要是在知青宿舍的话她一定跟高兴,能把这个不详供起来。

    由此可见,她那鸽子蛋大的胆子,在鸡蛋面前不值一提,居然连邪魔外道的主意都打起来。

    不知情的以为知青们的日子有多苦,其实过得比队里多数人家好许多。

    毕竟都是年轻人,头一年适应不了,第二年第三年也就如鱼得水,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可比老老少少一窝人宽裕得多。

    反正一个月里头,总得闻见那么两次荤腥味,人人能吃个九分饱。

    那油味一跑,左邻右舍都能闻见,因此这在整个大队也不是秘密。

    现在谁不结婚不图有口饭吃,队里人盯着知青们研究半天,倒是看出一点内部消化的迹象来。

    有些事,虽然大家都尽量低调,可仍旧瞒不过多数人的眼睛。

    因此算得上是有铁饭碗的梁孟津和最能干的郭永年没人惦记,一向懒散不着调的陈传文且被放在后面,倒是齐阳明的终生大事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大概都知道是宿舍里谁当家做主,许淑宁去趟自留地的功夫都能碰见好几个人打听。

    她心想自己又不是齐阳明的真妈,难道真的能点这个头吗?全部都敷衍过去,但背地里还是问一句当事人的意见。

    齐阳明比妹妹的想法多,摇摇头:“再耗一耗,万一能回去。”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