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节

第(3/4)节

    陶南风点头离开,与众人一起到财务室预支了下个月的十六块钱补助,给萧爱云送去纸笔之后,匆匆赶回知青点。

    李惠兰和叶勤还没下工,屋里只有陶南风一个人。

    寒风在窗外呼啸,陶南风却觉得胸口似有一团小小火焰在燃烧。她坐在桌前,铺开信纸,拿起钢笔,提笔写下一行字。

    “爸,你还好吗?”

    眼前的字迹变得有些模糊,陶南风抬眸看向木窗。浅色窗帘轻轻扬起,仿佛在温柔地安抚着她。

    “爸,我在农场挺好的,天气渐冷,眼见得大雪将至,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不能给你写信……”

    第21章家书

    第二天一早,十个在修路队工作的知青顶着寒风一起下山。

    魏民在保卫科,李惠兰与叶勤在养猪场,萧爱云在医院,还有几个被基建科安排修缮其余几个知青点走不开。

    大家将钱贴身收好,结伴同行,山路虽然艰难,却阻不住一颗思乡之心。

    “上个星期邮递员老李到农场来,背了两大兜信和包裹单,你们谁的信最多?”

    “哈哈,肯定是乔亚东。乔亚东家里只他一个儿子,他妈妈三天两头一封信,一个月寄个大包裹,真羡慕!”

    “还有叶勤。听说她爸妈、两个哥哥特别心疼她,上回她一个人就收到了六封信,还有两个包裹,都是衣服和糖果饼干,是不是啊,陶南风?”

    所有的目光都投注叶勤的室友、陶南风身上。

    陶南风点点头,轻轻“嗯”了一声。

    乔亚东这才意识到一件事——陶南风来农场这么久,竟然没收到一封信。这不正常!

    “陶南风,你家里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给你写信?是不知道寄信地址吗?”

    乔亚东刚刚问出这句话,胡焕新便反驳道:“不可能不知道!当时我们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上面都会写清楚报到时间与地点、党团组织关系、粮油户口、行李物件对应的地址。”

    另一个绰号“徐眼镜”的知青徐言波也点头证明。

    “是的,我记得非常清楚,通知书的题头就写了一句话:徐言波同志,你响应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口号,积极报名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道路,已光荣的被批准去湘省德县秀峰山农场。我们的去处写得这么清楚,怎么可能不知道寄信寄到哪里。”

    乔亚东皱眉思索:“陶南风,我记得当时在来农场的路上,问你为什么报名上山下乡,你说是你姐摔断腿来不了,你代替她。”

    “是啊,我替我姐来的农场。”陶南风目光低垂,两条辫子垂在胸前,整个人看着有些闷闷的。

    旧事重提,大家现在同吃同住同劳动,早就互相熟悉,兼之陶南风带着大家盖屋、修路,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爱,于是众人便问出一直存在心中的疑惑。

    “原本是你姐报的名,但是你替她来农场。于情于理,你姐也应该感谢、慰问你啊,为什么她不给你写信?”

    “你妈难道是个偏心的,只喜欢你姐吗?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怎么也得问问你在这边的情况吧?我爸写信的时候都说,我妈担心我一个人在外地吃苦,天天哭呢。”

    “我记得你爸是大学教授,三个多月了他为什么不给你写信?”

    众人关心的话语仿佛一股暖流注入心田,陶南风抬手轻轻压住斜背着的军用挎包,里面装着自己写好的信,还有同屋三个女孩要寄出的信,厚厚一迭。这些信是思念家人的见证,也是独在异乡的情感宣泄。

    陶南风终于说出了一直不肯宣于口的家事:“我母亲已经去世,现在这个是继母,报名下乡的是继姐陶悠,和我同岁,大月份,她并不是我的亲姐姐。”

    “哦……”

    知青们嘴巴圆成o形,同时发出这长长一声。

    “小白菜,地里黄。七八岁,没了娘。好好跟着爹爹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养了个兄弟比我强呀,他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