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12节

第(2/3)节
中,张居正长笑出声。

    “劫富济贫,自然该劫富济贫!”

    他的心情颇为愉悦。

    毕竟,“一条鞭法”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田地多的人多缴税,田地少的人少缴税,和后世的税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仙画一出,想必后续的执行都要少很多阻力。

    这让他如何不高兴呢?

    在一旁的张学颜连忙恭喜他,然后又感叹:“转移支付,拨款补贴落后地区,咱们大明若是能做到这一点,想必气象将焕然一新。”

    张居正拍了拍他的肩膀:“慢慢来,急不得。”……

    【经济,经济。从一开始的“经世济人”“经国济物”到后来的财富管理、国家财政,资源管理等等。】

    【它和金钱有关,但是又不仅仅是金钱。】

    【它是高大上的,又是接地气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和历史息息相关。】

    【经济繁荣,社会富强,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愿景。】

    【如今,这份愿景正在慢慢的艰难的曲折的却也坚定的实现着。祝咱们的国家,能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再见!】!

    第196章理想国(一)

    公元前208年,秦王政三十九年。

    即将入冬,天气本就寒凉,没想到下午的时候竟然又飘起雨来,于是更让人瑟瑟发抖。

    刘邦和萧何一行,就在细雨中回到了久违的泗水亭。

    亭长和亭里面的役卒迎了上来,发现是老熟人,而且还是上官,但依然兢兢业业的检验了两人与身边人的身份,确认无误后这才笑容满面的替几人安排房间。

    刘邦和萧何是回乡探亲,并没有大张旗鼓,一路都非常的低调,新来的役卒好奇的问亭长这一行人是谁。

    亭长一脸与有荣焉:“这可是咱们沛县出来的大官!萧内史,封爵右庶长,而刘典客,封爵为左更。”

    役卒是泗水人,自然听过刘邦和萧何的名声,差点腿一软坐在地上。县丞这样的官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得了,更别提像是典客和内史这样可以面见皇帝的“京官”了,那可真是天大的人物。

    而且,自几年前“军功授爵”这一制度被逐渐改良之后,少了战事,要求其他方面对大秦做出贡献,得到爵位就越来越难,尤其是像“右庶长”和“左更”这样可以被称之为“卿”的爵位,更是难上加难。

    亭长感叹道:“如何不是呢?从公士到簪袅,还能拼一拼,越往上就越难。”

    而且这位刘典客,在十一年前,担任的可是他这泗水亭的亭长一职!

    现任的亭长觉得这泗水亭的风水肯定是极好,说不定自己也有希望。听闻这位刘亭长,就是因为造出了水车所以被朝廷注意,亭长忍不住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造出点什么来,说不定也能往上再走几级呢。

    这时候,又有车队缓缓的向泗水亭驶来,原本迎接客人只是驿舍役卒的活儿,但见车队华丽,亭长也赶紧亲自迎了上去。

    刘邦与萧何在房间稍事歇息之后,想要出来走一走,于是便亲自到了驿舍的内堂准备用晚膳。

    客人不多,三三两两。

    亭长亲自送了汤饼过来,又恭敬退下。

    这汤饼看上去热气腾腾,上面还放了猪肉片以及刚煎出来的鸡蛋,看上去就极为诱人。

    刘邦尝了几口,赞不绝口:“这味道倒是好。”

    萧何耻笑他:“人家这亭长当得可比你当年尽职多了。你那会儿的泗水亭,准备的饭食那都是些什么!”

    刘邦喝了一口汤,不服的表示:“我那会儿可没有那么好吃的汤饼,能有点干粮吃就不错了。”

    萧何哼笑两声,不打算戳穿他当时的惫懒,反正现在人挺勤快尽职——不勤快也没办法,他们那位陛下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勤快人,朝中的官吏自然都不敢有所懈怠。

    他转头看了看周围坐着的几人,也都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