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
第(3/3)节
它选用的颜料是苏麻离青,来自于中亚地区的一种矿石,它含钴但也含铁。】
【后来,郑和不再下西洋了,苏麻离青就没有了,后来烧出来的青花瓷品质下降。因此元青花和明前期的青花在古董市场上动辄拍出天价。】
【高温的时候,青花料里面的铁元素会出现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结晶斑,深入到胎内。这也是鉴定元青花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元代青花瓷瓶的花纹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黑色的斑点。甚至无需放大镜。
这些就是铁元素在高温下留下的痕迹。
【如果能够熟悉这些元素,熟悉这些元素在不同温度不同环境的变化,那么就能随心所欲的烧出很多漂亮的瓷器。】
【这就是化学在瓷器上的运用。】
……
在景德镇,在龙泉,在禹州等等名密所在地。
烧窑的老师傅们和工匠们从来不觉得仙画会和自己赖以为生的工作产生联系。从开始到现在,都看得极其的投入,甚至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
到了这时,有老师傅忽然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燃烧不充分,对,就是燃烧不充分!
他想要立刻飞奔回家,去试验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想到仙画还没看完,又生生的停住了脚步。也有老师傅恍然道:原来如此,这黑斑居然是因为这个。
更有工匠们有些沮丧:“铁、元素……可是怎么知道哪些釉料和原料是含铁多或者含铁少呢?”感觉这知道了和没知道也没什么区别呀。
倒是有人坚定了信念:万物都有规律,其中自然也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发现。他打定主意,如果仙画后续不提的话,那他就要自己研究!
【既然说到了瓷器,那就索性多说一点。】
【瓷器一直都是华夏对外出口的大项,可以说是纯纯的给国内赚钱。元明两朝在这一项上,最起码赚了数十亿的银两。】
在当时的欧洲,王室和贵族们会专门在皇官以及城堡中开辟华夏瓷器收藏馆。
华夏瓷器,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最疯狂的当属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
他召集了全国的炼金士:用石头给我炼出金子来,我需要大量的金子,去买东方华夏的瓷器。
他派外交使臣前往普鲁士:“尊敬的普鲁士国王陛下,我们陛下愿意以六百个全副武装的龙骑兵换您收藏的151件华夏瓷器。
最后,他索性自己建造了一个瓷厂,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迈森瓷。【结果,到了顺治的时候,清廷实行禁海令,华夏的瓷器对外出口变得比较困难。】
【但用惯了华夏瓷器的西方人不可能再由奢入俭,于是他们选择了两条路。】
【一条是向日本进口。日本的瓷器业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大阪、横滨这些码头上,日本复刻了华夏的情景。一箱箱的瓷器被搬上了即将远航的船只。
商人们在歌舞伎町饮酒,碰杯的时候感叹道:“要感谢大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