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6节

第(2/3)节
阳位置的一点点小变化。】

    【岁差这个概念,是由晋代的天文学家虞喜首先发现的。】冬至那一天,虞喜在正午的时候惯常来到高处观测天象。太阳正高高的悬挂在天空之上。

    虞喜看着看着却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他对旁边的书童道:“你有没有发现太阳的位置和前一年冬至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似乎偏移了那么一点点。

    书童茫然。

    虞喜决定,等到明年的时候再来看一遍。

    第二年,他发现太阳的位置真的又偏移了一点。

    虞喜回去翻了大量的史书,又做了大量的计算,欣喜的对书童道:“尧帝时期,冬至的时候太阳在昂星之中,到现在两千七百多年,太阳却到了东璧星附近。这就是岁差累积而形成的啊!

    镜头一转,太阳运行的黄道环形轨迹图出现在了仙画里。

    每走一周,太阳的位置的确会往后移那么一点,并不是每次都会定点在同一位置。

    天幕下的老百姓们忍不住在天空中寻找太阳的踪迹。

    当然,此刻是夜晚,肯定是看不到的。

    原来,太阳的位置竟然是会变的啊!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过呢。

    有对星宿比较懂的人听明白了虞喜的意思,指给那些人看:“看到

    没,昴星在这里,而东璧星在这里。两千多年只是移动了这个距离,那咱们年复一年的看,肯定是看不出来的。

    大家了解之余,又对天文学家的眼睛感叹起来:“他们的眼睛也太厉害了,一点点都能发现。”“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吃这碗饭的呢。”

    南北朝。

    祖眶高兴极了:父亲,真的讲到了您的《大明历》!

    而且评价还颇高,这下他们再也不怕戴法兴之流的刁难了。即使皇帝还站在他们那边,世间的人也会明白父亲的成就和苦心。

    祖冲之显然也是高兴的。

    但他依然赞叹了一句虞喜:虞喜发现岁差,也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他很高兴虞喜也可以仙画留名。

    【为什么古人要研究岁差?因为太阳的位置决定了节气,岁差的日积月累会导致节气的推迟,而节气决定了农业生产。】

    【祖冲之算出太阳每45年零11个月,在天空中的位置会退一度。这个数值不是很准,但是《大明

    历》是第一个参考了岁差值而制定的历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后面的历法也都延续了这个做法。】

    【但相比于《太初历》的顺利,《大明历》却是命运多舛。】戴法兴和祖冲之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

    戴法兴道:“大明历诬天背经,咱们祖先自然制定了历法,那就应该万世沿用,哪有改来改去的道理?你这是大逆不道之举!

    祖冲之直接把古代的文献和多年来自己亲自观测的证据甩了出来:“旧的历法不精确,难道还应该一直用下去不成?如果你说《大明历》不好,那你就拿出确实的证据来。如果证据确凿,我认!

    两人从日行快慢争论到日影长短再争论到月行快慢,祖冲之都胸有成竹,手上握有翔实的证据,而戴法兴的脸越来越青。

    最后,戴法兴决定不再辨了,直接强词夺理:“祖先定制的历法,即使是再粗陋再不精准,也应

    该一直沿用下去!这才是后人的孝道!2

    两人不欢而散。

    【因为受到戴法兴之流的阻挠,一直到祖冲之离开人世,《大明历》都没有实施。后来,梁武帝登基,

    在祖冲之的儿子祖响的再三请求下,梁武帝命人校验了天象,这才让《大明历》没有明珠蒙尘。】

    【这时候,距离祖冲之成书,已经有五十年了。】

    祖咆听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他没想到原本《大明历》竟然那么坎坷,自己父亲在死之前都没有看到它的实行。

    哭什么!祖冲之好笑的道,指了指在另外一边看着的孙子们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