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第(2/3)节
们不再满足于只描述动植物的外观,他们开始研究与描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内部结构,比如哈维的血液循环和维萨里的人体解剖等等。】
【他们还开始描述…】
天幕上忽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像。
无数像是透明泡泡的不规则圆形、椭圆形的东西静静的漂浮。
它们有的有着光滑的壁,有的则粗糙无比,有的甚至还有着一根根的突起和小触手。有的像是花朵,有的像是水母。
唯一相同的是,它们中间都有一个核。任何一个学过初中生物的人看到它们之后都会脱口而出——
【细胞!】
……
孙思邈和葛洪等医生精神为之一振。
来了,来了!
这细胞看上去和之前的病毒、病菌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状,不像人间能有之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那显微镜下面看到的?
仙画很快给了他们答案——
【提到细胞,我们又要开始提到显微镜。正是因为显微镜的面世,才让生物学进入到了微观时
代。】
【之前我们说过,荷兰的一个眼镜商人詹森在1590年发明了显微镜。他和他的兄弟把放大镜镶嵌在了一个长的细管子里,就成为了最简易版本的单式显微镜。不过那时候的放大倍数不高,也就6-10倍,最多也就是可以把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放大,所以也被称为跳蚤镜。】
詹森将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小心翼翼的放在黄铜打造的长筒中。
这长筒看上去倒像是单筒的望远镜。
“来,我试试。”詹森的父亲摘了一朵花放在这单筒镜下面,继而惊讶的抬起头,“哦,上帝!你成功了。
詹森笑了起来,不满意的打量了这个单筒镜:“但它还太素了一点点,要卖给那些贵族,得加上一些精致的雕花和珠宝才可以。
将作监的工匠皱起眉,他们见过后世的显微镜,因此也是将磨好的琉璃镜镶嵌在了长筒内。的确有放大效果,但是大概也就在几倍的范围内。
“你看他们用两个镜片,一个是中间薄,边缘厚,一个是中间厚,边缘薄。”有人眼尖的发现了不同,
“那我们下次试试再多做组合。”有工匠道,随即皱起眉,“若是能知道那种无色透明的琉璃是怎么烧出来的就好了。
现在他们用的琉璃都是从西域胡商那里买来的,西域的琉璃透明度更高,听说再往西边走,应该就是仙画所说的欧洲了,那里出产的琉璃还要更好。
少监已经让胡商去搜罗了,也让工匠去试验了,或许过段时间就有。“哎,希望如此吧。”
而一些豪富和权贵们舒服的倚靠在榻椅上,笑道:然也。这镜筒要是做得更好看一点,我等是很愿意购买的。
谁不爱稀奇事务呢?拿着它看看花看看草不好吗?
也有因为苦读而感到眼睛模糊,要凑近书本才能看清楚上面文字的士人们怦然心动:“这东西好,如果出了我肯定买!不过,要是能不用手拿着就更好了。
手要用来翻书嘛。
【虽然这时候的显微镜还观察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但也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
在上流社会很流行。磨制镜片,制造仪器在当时都是很时髦的事情。很多科学家也乐于用显微镜去观察一些细节。比如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的伽利略,他自己做的显微镜,据说可以放大30倍,第一次观察到了苍蝇的复眼。】
一只苍蝇被放在了现代的高倍显微镜下。
镜头不断的放大。
它的一双眼睛的微小构造呈现在天幕上,纤毫毕现。它们在镜头下显现出金属的光泽和均匀整齐排列的几千个小眼,犹如精密的科技造物。
……
天幕下响起了一片吸气声。
“老天爷!”“我滴个乖乖!”苍蝇的眼睛居然长这个样子?!
小孩子们纷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