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9节

第(2/3)节
需要做的事情就多而繁琐了起来。

    当晚。

    黎川从书铺回来,推开小院门,就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气。

    黎川家是个靠近码头的窄小院子,宽大的院子被隔成好多间,租给好几户人家。

    黎川和他寡母两人,租了靠角落的一间,旁人住一家三口,一家五口,甚至更多人,他家两人,倒显得宽敞。

    门口摆着一盆盆衣物。

    黎川看了眼还在灶房里忙碌的瘦弱背影,放下书,换上了一身粗布短打,挽起袖子,拿起扁担和水桶,从这条街尽头的公共井里,一担担地挑水回来。

    “川儿回来了?”妇人听到动静出来,擦了擦手从灶间出来,见他在担水,连忙道,“快放下,你怎么能做这种粗活?”

    “这也能锻炼身体,日后入了考院,也不至于因为身体虚弱被抬出来。况且娘都做得,儿为何做不得?”黎川避开妇人的手,将水担到木盆边。

    等他将满院子的木盆都盛满水,额头上已经浮现了一层细细的汗珠,感觉肩膀也有些酸痛。

    今日抄了一日的书,黎川稍稍活动了一下肩膀,微微皱眉。

    妇人把一小碟肉推到他面前,心疼道:“累坏了吧?尝尝这个,今天主家让我帮她去排队买,赠了我一些。”

    黎川原本就觉得香气有些熟悉,这会儿看到肉,几乎是瞬间就反应过来,这肯定是顾璋家的那个铺子。

    妇人还稀奇道:“我今日还见了孩子在铺子里帮忙,跟你一样,也有功名在身,还懂得护着他娘,可是个好孩子。”

    “你原来说书院里还有不少和你一样的学子,我还觉得你是安慰我,现在亲眼见着了,可算是放心多了。”

    即使坐在简陋的长条木凳上,黎川也坐得笔直,他认真吃饭,也不开口,只是静静地听着妇人的唠叨。

    他一向食不言,但却将字字句句都听了进去。

    顾璋确实言行合一,竟真的让她娘开了铺子,甚至还去帮忙。

    到后来,黎川注意到,尝到了这般有滋味的肉,母亲的食欲都好了不少,原本日常只能吃两个馒头,今日往馒头中间夹一片肉,竟一口气吃了四个。

    桌上一大碗的青菜、豆腐,沾着香味,也都被吃了个精光。

    黎川想到口袋里今日抄书挣来的银钱,没开口告知他娘这笔钱。

    若说了,他娘定然舍不得。

    晴空巷。

    秋娘和王氏提前在家用完了午膳,收拾好,就带着早上肉铺送来,在家腌制好的肉,出发到铺子里。

    隔壁卖阳春面的东家热情打招呼:“来啦!”

    昨日被那阵香气馋的,他家面食生意都好了不少,不少人闻香而来,听说卖完了,也懒得再找,就近坐下来吃点。

    这不,比往日多卖出去三四十碗!

    “是啊,早点来免得手忙脚乱。”秋娘爽利地应道,又跟王氏麻利地收拾了起来。

    王氏烧着火,看着准备打开铺子,半点不怯的秋娘,也不禁感慨,她家大根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这营生可比种地轻省多了。”王氏坐在小板凳上烧火,感觉炉子里暖呼呼的热气蒸得她骨子里都暖暖的。

    日子真是越来越舒坦了。

    秋娘也笑道:“咱家齐心,还有小石头这么聪明又出息的在,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王氏也笑得眉眼慈善,跟菩萨像似的:“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说话间,秋娘已经将肉都挂了上去。

    然后将昨日去定制的食签都拿了出来,这上面有她想出来的符号,是用雕刻好然后烧红的木炭烙上去的,每一个都一样,不容易被仿制。

    譬如五花就是三条横线,代表层层分明,这一片就是一份五花。

    譬如杂嚼就是一个小竹筒,一个扁扁的椭圆下面加上一条弯曲的线,这样一片就是一份27文的杂嚼。

    目前就做了三种食签,她估摸
第(2/3)节
推荐书籍: